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系统观察糖尿病大鼠4w、8w、12w和24w视网膜病理改变,特别是视网膜Müller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视网膜Müller细胞从4w开始出现少量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随糖尿病的病程逐渐加重,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状明显。各时段均未发现典型的毛细血管闭锁、管腔狭窄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基本正常。结论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要早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神经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改变最明显,并随糖尿病时间的延长Müller细胞形态结构改变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睑解剖结构主要特征,同时在其指导下开展上睑下垂矫正术,对手术操作结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所在医院 2014 年 13月— 2016年 8月收治的 54例上睑下垂患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接受折叠或缩短上睑提肌方式治疗,并且在术中精细化解剖上睑提肌肌瓣结构,结合患者视力,适当对 Whitnall 韧带进行一并处理。根据下垂程度,对肌瓣进行缩短或折叠处理,总结本组病例相关情况。结果:本组 54例患者中, 17例患者行上睑提肌折叠处理,其余 37例患者行上睑提肌缩短处理, 51例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矫正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4.44%。结论:对上睑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在其指导下开展上睑提肌肌瓣分离,能够为上睑下垂患者矫正术的正确操作提供保障,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于农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膳食结构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选择我市农村地区12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服用过降压药,将其分为治疗组(71例)和未治疗组(55例),治疗组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未治疗组患者为进行相关治疗。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身高、体重;应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询问法和食物频率法,对两组患者的膳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能量摄入平均为(8088.9±2407.9)kJ,膳食蛋白质摄入比例为(10.5±2.8)%,脂肪摄入比例为(24.6±6.3)%,而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为(64.9±7.1)%;治疗组患者较少摄入牛奶、豆制品和干果等食物,摄入比率仅为8.5%、16.9%、12.7%,而未治疗组患者摄入此类食物的比率为21.8%、34.5%、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比率比较高,达到(66.9±6.2)%,但是,脂肪摄入比例只有(23.1±5.6)%,蛋白质摄入比例只有(10.0±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后,其饮食行为会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导致膳食结构失调,应开展有效的营养知识普及及正确饮食习惯宣教,以帮助患者形成起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提高农村地区高雪艳防控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5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社区医疗机构建档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88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进行观察。结果 从血压水平情况来看,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为(88.40±1.03)mmHg、收缩压为(133.62±2.84)mmHg,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97.73%、90.91%,对照组分别为70.45%、79.55%,前者要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 在高血压防治中应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疾病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与常规针刺不寐的疗效。方法:对于不寐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从2023.06至2023.11。包括对照组和实践组,每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论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而实践组采用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所有参与者均进行了失眠程度检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对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后,实践组PSQI均值得分(7.47±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75),实践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对治疗不寐有更好的效果。对于不寐的患者,该方法可能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舌上皮组织在癌病变过程中细胞凋亡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发现其上皮组织凋亡与癌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舌癌早期的形态学诊断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化学致癌物4—NQO(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导大鼠舌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分别在4、8、12、16周取材,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上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相应时间点舌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结果:随化学致癌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大鼠舌上皮的组织结构逐步发生紊乱,上皮细胞从增生活跃到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凋亡的数目在上皮的各个层次均增加,并与病变的进程相关。结论:大鼠舌上皮细胞凋亡和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特点反映了病变的不同阶段,二者的结合对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巨大侵袭性骨纤维性结构不良(FDB)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颅底侵袭性FDB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9岁,CT和MRI检查发现前中颅底巨大(9.7cm×8.8cm×7.9cm)沟通性肿瘤,于2013年8月28日经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肿瘤;因肿瘤复发、症状加重,于2014年9月3日二次行经右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首次手术后鼻塞和视力减退明显缓解、嗅觉消失,病理诊断为颅底侵袭性FDB;术后3个月MRI检查示肿瘤复发。二次术后病理诊断:颅底FDB,随访至今14个月,未见病情明显进展及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侵袭性FDB的病程进展迅速,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病理学提示生物学行为不良,术后很快复发,主张根治性的手术治疗,不建议行放疗、化疗,同时注意密切随访、警惕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