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和总IgE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又称腹型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9例无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血清IgA和总IgE水平,并与47例急性腹痛(胃、肠炎)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腹型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平均值为180.3±15.8IU,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和急性腹痛组(F=32.214,P=0.009);腹型组血清IgA增高病例占44.2%,与非腹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高于急性腹痛组(χ^2=13.73,P=0.001);腹型组总IgE增高病例占40.4%,三组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80,P=0.41)。结论血清淀粉酶增高结合血清IgA增高可作为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的参考指标,而血清总IgE意义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及血清MMP-9(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COMP(寡聚基质蛋白)水平变化。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4月到2022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膝关节炎患者共计有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特殊组,各为40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特殊组施行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治疗结果。结果:特殊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有差异(P0.05),治疗后,特殊组血清MMP-9、TIMP-1、COMP水平分比对照组低,数据有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Hp清除效果、血清IL-6、TGF-β1、G17、PGⅠ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83.33%)、同时观察组炎症改善优于对照组、IL-6、TGF-β1、G17均低于对照组,PGⅠ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可提高慢性胃炎疗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相关症状,抑制胃泌素17释放,改善胃蛋白酶分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选择素(CD62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脑梗死病灶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根据斑块回声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其他类型组。同期选择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结果各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组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D62p、hs-CRP、sICAM-l表达水平与AS程度、斑块性质、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血清CD62p、hs-CRP、sICAM-l也相互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血清hs-CRP、P-选择素及sICAM-l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预后情况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应用“ 1+1+1” 组合签约模式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5 月 -2019.5 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的 1500 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对比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在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后居民使用抗生素处方的人数明显少于签约前,而签约后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明显有所好转,优于签约前,签约后居民在门诊需要进行补液的人数也少于签约前,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家庭医生进行 “ 1+1+1” 组合签约模式后,能够明显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推广和提倡。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清学检测和配血处理效果 。 方法 收集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检测的 80 例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液标本 , 均进行 ABC 血型及亚型检测 。 结果 80 例 ABC 亚型患者中 , A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2 、 A3 、 Ael ) 患者占 23.75% , 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B3 、 Bel ] 患者占 43.75% , A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B3 、 ABel ) 患者占 32.5% 。 结论 对 ABC 疑难血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利于准确分析疑难血清 ,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蛋白表达的差异,筛选用于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6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检测和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可以用于临床食管癌早期诊断新的肿瘤标志物,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食管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荷比(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得到差异性较大的10个蛋白中,有6个在食管癌组呈高表达,M/Z为4488、5495、15964、3948、8154、8166;4个呈低表达,M/Z为8789、6682、8714、6650.建立由6个蛋白组成的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食管癌组患者中124例判定正确,3例误判;健康对照组患者中60例判定正确,3例误判,其准确度为96.8%(184/190),敏感度为97.6%(124/127),特异度为95.2%(60/63).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食管癌肿瘤标志物建立的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不同HIV-1病毒载量检测方法之间的量化转换关系。方法:我们使用了Bland-Altman法和线性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Taqman法的同源性达100%,国内方法测定结果的符合率达90%。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EasyQ、bDNA、M2000和国内试剂的测定值均能与Taqman值进行对应的转换(P<0.01)。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对国内HIV-1感染患者进行检测是可行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各种方法的结果相互转换,以便对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关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措施,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措施,同时,对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影响其效果的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探讨。方法:抽取(随机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晚期肺腺癌患者,30例视作研究对象,分为(随机数字表法)15例实验组、15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结果:在使用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可降低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且借助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检测利于有效评估到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