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7例)和B组(n=46例),其中对B组实施传统L形切口治疗措施,而A组则使用改良切口治疗措施,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骨折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43%(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切口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良好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测试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8具人尸腰骶椎为标本,分完整脊柱节段、单纯椎间植骨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器3组,应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机收集数据,分析各方向的位移变化及角度变化。结果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器组的脊柱试件,压缩刚度(864.225±5.236)N/mm、弯曲刚度(94.825±2.025)N/mm、扭转刚度8.3N·mm/deg,均显著高于完整组和单纯椎间植骨组的试件,有统计学处理差异(P〈0.01)。结论L_5/S_1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用于腰骶椎椎间融合术,能增强手术后的即刻稳定性,满足国人腰骶椎的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腰骶椎 前入路手术 L5/S1前路钢板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 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于伤后0、1、3、7、14、21d时相点对创面愈合面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创面组织糖含量、羟脯氨酸(OHP)含量及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应用精氨酸后,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较早,坏死组织脱落及上皮匍行提前,OHP含量、组织释放TGFβ1能力均增加,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0.01)。 结论 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及增加TGFβ1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糖尿病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糖尿病 烧伤 L-精氨酸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跟骨骨折用传统L形切口与改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6例,依据手术切口分成两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改良切口比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鼻咽癌(NPC)是我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肿瘤。EB病毒感染是NPC的高危因素,与NPC密切相关。虽然鼻咽癌对放化疗敏感,但是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在局控率和总生存上仍不满意。对鼻咽癌组织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的相关临床研究,有望在鼻咽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 标签: 鼻咽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PD-1) EB病毒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
  • 简介:目的总结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Pilon骨折患者,均行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23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2(10~16)个月,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骨愈合过程中复位的关节面骨折块无位移。按Tenny和Wiss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术后评分平均89(78—93)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3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73.9%。按Burwell和Charnley踝关节关节面骨折复位评分法,优良者17例,中等6例。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较好方法。

  • 标签: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外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应用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并分析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膀胱癌患者23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作为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两周,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吡柔比星30MG,并将其与5%葡萄糖溶液50ml进行混合,对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在患者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配合有效的护理。结果:在护理完成后,患者的恢复状况良好,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后,患者的复发率为6(26.09%),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未见药物性皮炎和化学性尿道的情况,患者未出现膀胱挛缩的现象,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对膀胱癌手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要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膀胱癌 吡柔比星 治疗 临床分析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片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12月盆腔脏器脱垂患者23例,行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补片治疗,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102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23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3天,术后随访未发现网片阴道侵蚀、脱出,无阴道流血、血肿形成,1例患者术后阴道分泌物略增多,术后无1例复发,23例患者对手术总体评价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结论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补片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解决了患者的难言之隐,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满意.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补片;阴道前后壁修补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92-01

  • 标签:
  • 简介:为共同提高创伤救治及显微外科水平,交流和推广显微外科技术,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将于2009年4月上旬如期举办第23期全国创伤显微外科学习班,为期30天,理论课9天,动物实验21天.

  • 标签: 举办全国 全国创伤 创伤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患者查体胸骨左缘第3-4助间隙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证实为膜部室缺。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2~13(平均4.9)㎜,室缺上缘距主动脉瓣下缘1~4(平均3)㎜,12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1例为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根据室缺形态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或改良猪尾巴导管和Terumo超滑导丝,通过室缺口建立轨道,23例均采用国产膜部室缺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23例介入治疗成功,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半年后复查心脏彩超,残余分流自行消失,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12个月,23例患者心脏彩超证实左房左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膜部室缺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适合我国国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国产封堵器 膜部室间隔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成分输血是输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象征,也是提高疗效、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本市自1996年开始推广应用成分输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分输血取得了很大成效。随着成分血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全血使用率逐年下降,供血总量明显减少。现将1996—2000年供血量及成分输血的构成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池州市 成分输血 输血医学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观察瘦素对人L-02脂肪变肝细胞胆固醇流出及小凹蛋白(cavdin-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SCAI)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20%的医用脂肪乳配制成10%的浓度,与10%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共同培养细胞,造模时间24h,造模后分别用瘦素处理,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处理24h。每纽均行油红“O”染色。用RT—PCR测定cavelin—1、ABCA1mRNA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10%的脂肪乳处理24h能成功制造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RT—PCR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后cavelin-1及ABCA1mRNA表达增加。模型组加入瘦素处理后cavelin-1、ABCA1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与瘦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10%的脂肪乳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时,10^-7-10^-5mol/L浓度的瘦素能上调cavdin—1、ABCA1mRNA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逆转运。提示瘦素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肝细胞脂肪变性 瘦素 ABCA1 cavel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