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护理中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普通组(50例)和研究组(40例)。前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也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运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延长置管的保留时间。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超声雾化技术对外周型肺癌患者的TBLB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02月至2020年
简介:外周静脉穿刺是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最多的临床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静脉损伤的评估十分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常因静脉穿刺引发相关并发症和心理恐惧,造成再次穿刺困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作用。它是患者随时补液、给药的开放式的静脉通路,也是特殊功能性实验检查和临时应急采血样的问接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报道,2005年8月USA.EmergNurs杂志报道了DuganL等做的一项研究,即从新置入的外周静脉导管途径取血,用不同型号导管、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抽取血样,对影响溶血率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袁小平等对此也有一些研究和可行的方法,但是,就静脉留置针间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尚未见更多报道。我们发现应用静脉留置针问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有时会有明显出入,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特殊血浆标本。我们对准备行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得到确切的血标本结果,选择静脉条件较差、
简介:总结22例B超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及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治疗联合手术疗法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50例牙龈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疗法)和观察组(牙周治疗联合手术疗法),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可见观察组治疗安全性较高(P<0.05)。结论:针对牙龈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牙周治疗联合手术疗法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利于临床诊治,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儿童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方法 我院2018年7 月~2021年7 月600例小 儿外周留置针患儿采取计算机生成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常规72-96h更换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对治疗满意度(96.33%)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物价成本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儿童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影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 时间在5~6天,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的同时可降低物价成本,提高患儿满意度。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施发展也呈现较高的水平,就目前来说,静脉输液成为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且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无菌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输入到病人体内,可以起到抢救病人的作用。在小儿的治疗护理中,将药物通过注射到静脉实现给药,这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但是在临床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液体外渗这一现象频发,患者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的现象,如果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坏死。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预防手段,并且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护理工作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和睡眠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52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质量和睡眠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六项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物理症状、经济困难两项的平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总分(8.54±2.38)分,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总分(11.38±2.75)分,P<0.05。结论 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