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检测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顺铂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PCR技术,观察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1d、3d、5d后NeuroD的表达变化。正常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5ml/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用药1d组(顺铂5mg/kg,腹腔注射),用药3d组(顺铂5mg/kg,10Vd,腹腔注射,连续3d),用药5d组(顺铂5mg/kg,1次,d,腹腔注射,连续5d),每组8只,建立顺铂耳毒性模型。采用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螺旋神经元NeuroD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顺铂耳毒性大鼠模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神经分化因子NeuroD在耳蜗螺旋神经元中呈动态变化。NeuroD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用药1d及3d组分别为2.17~0.39、1.15~0.20及7.02~0.69、2.42~0.40,与对照组及用药5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NeuroD在用药1d后开始增加,3d后达到高峰,5d后下降;在用药早期有一过性表达增强,后期表达下降同时听力损失明显。表明NeuroD可能参与顺铂损伤螺旋神经元后的修复过程。
简介:目的:建立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I)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I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间隙变小、
简介:对于配戴传统助听器不适应或效果不满意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说,振动声桥(vibrantsoundbridge,VS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康复手段。此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植入VSB的54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前、术后的纯音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来评价VSB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的改菩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195例,均经手术治疗,按照随机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93例)经由不暴露喉返神经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102例)则按照实际病情经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完成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三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受损率0.98%(1/102)稍低于对照组的4.30%(4/93)(P〉0.05);观察组中通过气管食管沟入路增加术时、增加术中流血量显著低于其他2种入路方案。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采用喉返神经显露方式完成,其临床效果较好,3种入路方案中以气管食管沟入路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疗效的相关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260例脑卒中患者预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5.53(P<0.00001),OR值=9.12,95%可信区间为5.89~12.35,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7.02(P<0.00001),OR值=9.83,95%可信区间为7.09~12.58。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研究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并用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观察双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开放治疗组40例,共120例病人,给予骨参舒耳片和对照药,用药前后,测血,尿,肝和肾功,做纯音测听.结果骨参舒耳片治疗耳聋总有效率为42.9%,耳鸣总有效率为90.7%,与对照组18.7%和40.5%相比差异显著.且对耳堵闷感,头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用药后对血,尿,便,心,肝,肾功能亦无影响.结论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效果好.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简介: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draininglymph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
简介:目的分析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耳蜗形态结构正常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在北京友谊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手术侧蜗神经管狭窄患者6例(6耳)及耳蜗形态结构正常患者6例(6耳),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得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蜗神经管狭窄组术后6个月的CAP、SIR以及IT—MAIS得分均低于耳蜗形态结构正常组,两组间CAP和IT—MAI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蜗神经管狭窄患者的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较耳蜗形态结构发育正常患者差,言语可懂度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远期效果有待干进一步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方法对我院60例门诊及住院心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跟踪监测并对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心神经官能症中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63.3%),室性心律失常16例(26.7%),阵发窦房结至交界区游走性心律26例(43.3%),房室传导延迟10例(16.7%),ST-T改变36例(6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改变50例(83.3%)。体力活动和工作忙碌时心电图正常54例(90%)。心电图改变多发生在入睡前、欲醒、刚醒、中午和夜间。在症状严重时,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数据偏低SDNN(127±15.8ms)、SDANN(121±18.2ms)、AMSSD(35±15.0ms)、PNN50(14±12.1%);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心率变异性数据上升较明显SDNN(145±37.6ms)、SDANN(131±27.6ms)、RMSSD(39±15.3ms)、PNN50(17±12.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小时总心搏、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在症状严重时较高,在症状明显好转或症状消失时均下降。结论动态心电图跟踪监测能发现心神经官能症独特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