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拔除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30岁未萌出的双侧低位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35例,随机选取患者的一侧磨牙列,采用信封切口的手术方案(A组),另一侧采用角形切口(B组)。采用同种拔牙方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反应(局部肿胀、疼痛和术后开口受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第2天,B组术后重度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开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手术切口设计与术后肿胀程度相关,信封切口术后肿胀发生程度较轻。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黏液表皮样癌(MEC)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病理科保存的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正常涎腺组织40例、MEC68例(40例高分化、28例中低分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低分化ME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C中MVD计数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MEC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的表达和MVD与MEC的临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合成通路上各个酶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GE2合成通路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例正常口腔黏膜、37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5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标本,提取组织中的mRNA,用RT-PCR观察PGE2合成同路上的各参与基因胞质型细胞磷脂酶(cytosolicphospholipaseA2,cPLA2)、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1、COX-2、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embrane-associatedprostaglandinEsynthase,mPGES)-1和mPGES-2的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PLA2、COX-2和mPGES-1的mRNA在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O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口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0.01),三者在不典型增生和OSCC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OX-1和mPGES-2的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LA2-COX-2-mPGES-1作为PGE2的合成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了OSCC的发生,提示cPLA2和mPGES-1可以作为OSCC化学治疗的新的分子靶标。
简介:目的: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很常见的一个手术操作。和第三磨牙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已经广为认识.并且经常作为知情同意内容向患者解释。口腔全科医师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也必须熟悉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本次系统文献回顾可以对这一常规手术可能产生的不常见的并发症作一提示。方法和材料:这次研究的文献来自Medline和theCochraneLibrary电子数据库系统检索.也对关键文章、参考文献和该领域相关综述进行手动检索。关键字包括第三磨牙、智齿、并发症、不常见以及罕见。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也经过重复地核对.综述限定于近18年来发表的英文和德文文章。结果:经常被提及、为人所熟知的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损伤和即发或迟发的下颌骨骨折。22篇文章中又确认了24种其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包括炎症、脓肿形成、牙齿移位和器械脱位。另有单一病例报告有拔牙后血肿窒息性死亡、危及生命的失血、脑脓肿、硬膜外脓肿.良性突发性体位性眩晕、皮下和组织间隙气肿、硬膜下积脓和带状疱疹综合征。结论:要做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认识到各种可能的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要提前认识到少见的并发症,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准确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Ezrin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以及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高分化MEC、24例低分化MEC,以及正常唾液腺组织中Ezrin蛋白、iNOS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Ezrin蛋白、iNOS蛋白表达与MEC转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蛋白、iNOS在正常唾液腺组织、高分化MEC及低分化MEC中的表达均依次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zrin蛋白和iNOS两者之间的表达也有相关性(P〈0.01);Ezrin蛋白与iNOS的表达分别与MEC肿瘤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Ezrin蛋白和iNO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均与MEC的转移高度相关。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牙合]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Fort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双颌手术矫治骨性开雅15年后,虽然骨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发,但是前牙覆雅基本稳定。结论双颌手术和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骨性开骀行之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的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径、前后径等12个距离进行实际测量;对头颅标本行256排螺旋CT扫描.应用Surgicase5.0软件在CT影像测量上述距离。将实际测量数据与CT影像数据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10例,将其术前CT影像数据导入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模拟设计,数字化重建关节窝形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术后复查CT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得数据与术前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ANS引导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手术的应用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张口度为35~40mm,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CT测量数据与术前设计吻合,实际截骨数据与术前模拟截骨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CANS可明确截骨范围,对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可进行定位及保护,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