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 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8月 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 模式,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其临床效果间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 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制性医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存在暴力高风险行为(住院患者暴力风险评估表评分总分≥ 8分)的强制性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 100例研究者中 54例在入院后第 3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18例在入院后第 7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28例在入院后第 14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结论 造成精神病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是能够预测和防止的,因此,工作中按照暴力行为的诱发的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和防止暴力行为出现的概率。
简介: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以高脂乳液诱导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按组别分别灌胃给予高剂量[9g(生药)/(kg·d)]和低剂量[3g(生药)/(kg·d)]的齿叶白鹃梅提取液,考察其造模后给药前至给药6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其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F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等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高剂量的齿叶白鹃梅提取液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FBG值,提高FINS水平和机体SOD活性,降低血清MDA、TC、TG、NEFA含量,且灌服齿叶白鹃梅高剂量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与模型组大鼠及灌服齿叶白鹃梅低剂量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齿叶白鹃梅叶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状态,降低FBG,且降低血脂的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下瘀血汤中大黄生熟互换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ig热性中药结合sc盐酸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热结血瘀大鼠模型。大鼠ig热性中药28d,第22天起sc盐酸肾上腺素,并ig相应的药物。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含生大黄(复方A)和熟大黄(复方B)下瘀血汤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复方A相比,复方B各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0.01)。结论含熟大黄下瘀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强,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160例体检者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并对其实施健康管理干预模式,观察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等情况。 结果:干预前心血管危险因较为严重,但是吸烟、 干预后体质指数、血压、血脂多种 危险因素存在率76.25%明显低于干预前 83.12%( P< 0.05) , 干预后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受损、新发血糖增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但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得心血管病患者9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得情况下再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研究对比,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种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将病例分为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各50例。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血管康复训练、营养指导等。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下,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风险、跌倒风险、用药错误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心理状态也相对稳定和积极。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推广和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优化方案和实施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透析及非透析的血管钙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入组共100例病情稳定ESRD患者,试验以2022.01~2023.05为期限,按有无血液透析(HD)分为HD组和非HD组,各50例。比较血管钙化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HD组血管概率58.00%高于非HD组40.00%(P<0.05)。单项及多因素显示:所有ERSD的血管钙化中,年龄属于主要因素,HD组以空腹血糖为主要因素,非HD组以高血压为主要因素(P<0.05)。结论:ESRD患者透析及非透析的血管钙化差异较大,而影响因素涉及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等,所以还需结合患者特征加强个体化管控,以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对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2型糖尿病病例76例,根据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分组,测量两组视网膜血管直径等相关指标。根据是否有视网膜病变分组,分析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比无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视网膜血管直径等相关指标存在差异(P<0.05),对比无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管理师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通过评估患者在接受健康管理师干预前后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分析健康管理师干预对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1. 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师干预,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心理疏导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干预方案。2. 指标检测: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3. 效果评估:根据检测数据,评估健康管理师干预对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5.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 干预前后指标变化:经过健康管理师干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2. 干预效果评估:根据表1数据,健康管理师干预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显著。其中,血糖控制效果尤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0%以上。结论:本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师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通过饮食指导、运动建议、心理疏导等措施,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实施多排螺旋CT技术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手制动额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并分析疾病病灶指标。结果:多排螺旋CT技术对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6.43%(27/28)、83.33%(10/12)、92.5%(37/40);从疾病病灶指标进行分析,单发性结节占比比较高,病灶大小主要集中于10mm~15mm之间,经多层路秀安CT检查其特征也有不同,可根据特征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实施多排螺旋CT技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