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和外在行为随地球公转表现出周期性节律特征,通过对蛾类昆虫行为节律(蛾类昆虫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卵化等)的论述,探讨影响其行为节律的因素,以期为今后研究蛾类昆虫行为节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蛾类 昆虫 行为节律
  • 简介: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了撞击力对丝棉木金星尺蛾幼虫假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虫出现坠地假死和吐丝假死两种假死现象,随撞击力增大,坠地假死、吐丝假死和总假死发生率均有增大的趋势。(2)吐丝长度、收丝时间和假死持续时间在不同撞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吐丝长度与收丝时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果可为利用假死行为防治丝棉木金星尺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丝棉木金星尺蛾 假死 撞击力
  • 简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对葡萄十星瓢萤叶甲OidesdecempunctataBillberg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十星瓢萤叶甲成虫在白天各时间段均有发生,但只有25℃下才出现有交配的高峰(14:00和18:00),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无明显的高峰期出现。(2)每日平均交配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然而,每日耗费在交配中的总时长在25℃时达到最大(227.74min),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使其受到抑制。(3)交配持续时间在22℃下最长(146.84min),在28℃下最短(42.83min),表现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缩短的趋势。

  • 标签: 葡萄十星瓢萤叶甲 交配行为 节律性 温度
  • 简介:为了更好地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对寄主植物的化学选择机制,运用H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技术,研究了螺旋粉虱雌雄成虫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木瓜(Caricapapaya)、香蕉(Musasupientum)、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大叶榄仁(Terminaliaesculentum)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7种植物及其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螺旋粉虱雌虫对印度紫檀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作用;螺旋粉虱雌雄虫对散尾葵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负趋向作用。在剂量反应试验中,螺旋粉虱雌虫的EAG反应随着印度紫檀挥发油和散尾葵挥发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mol/L时,EAG反应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螺旋粉虱田间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旋粉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物教学 德育 融合
  • 简介: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玉米、花生双高产,而且玉米残体覆盖模式还可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达到蓄水保墒的显著效果。第2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 标签: 玉米+花生间作 双高产 残体覆盖 防风蚀
  • 简介: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 简介:广西河池市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政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2015年"百名博士河池行"科技服务活动实践团走访农户,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河池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之中,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翻转课堂 河池市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