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以拉祜族民俗音乐为例谈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拉祜族的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简单的生活琐事到民族的信仰与宗教,从四月的山歌传情到最后的喜结连理,从开始的生儿育女到最终的送葬安魂。时时刻刻都对社会,对人类产生着影响。
简介:摘要:音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具有规律排列的音符构成了一首首绝世佳作。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设立相应的音乐课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视野。学习音乐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完善人的人格,有利于净化人的心灵。音乐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并非是学生对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的背诵和掌握程度,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乐器演奏能力,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形成的较为独特的感知力,韵律感,艺术共鸣等综合能力。音乐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个人修为具有提升作用。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惬意的心灵感受,使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习慣,构建健康的审美态度,是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实现途径。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供参阅。
简介:摘要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这种发展和提高必须建立在学生现有音乐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限,应开发简单有趣的校本音乐课程内容,并运用有趣的音乐活动来呈现,让他们在校本音乐课程学习中获得快乐的音乐体验,为后续的音乐学习积累经验,有效提高其音乐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能力和知识文化储备获得了长足发展,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可以考虑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开发校本音乐课程,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和再现地方乡土音乐艺术,引导孩子们向民族家园深处凝望,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本民族内在律动的对接与认同。
简介:在现在的音乐课上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