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记事、表意和叙事,除了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物象或图像来实现。用物象和图像作为媒介,通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视觉“组词”和谐音、形容、比喻、象征等视觉“修辞”手段,形成具象的可视符号进行远距传播和错位传播,是历史和民俗中最具“艺术”精神的文化遗产。这种物象表达方式积淀在一定的文化系统或人群(如无文字民族)中,形成种种具象的甚至艺术化的形式结构及“修辞”方式。人们以物为信,用物象来借喻或象征,约定俗成地共享某些可表达、可解读和可传播的视觉语汇,并渐渐固化为相应的认知习惯和符号化系统。直到现在,即使是已经使用文字的人群,物象表达仍然是在某些场合通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身体、动作、图像、空间等一样,物象表达的丰富视觉语汇及其修辞方式,是视觉人类学关注的人类视觉表达行为之一。

  • 标签: 视觉人类学 物象表达 符号 象征 民俗
  • 简介:血社火是诸多社火民俗中颇为特殊的种类,属于以视觉装扮为传播方式的社火形态。血社火以迷幻的化妆手段造成血腥暴力的视觉效果,并以祭神敬祖、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宗教心理和道德伦理为内容,使之大异于以吉祥心理为核心的其他社火事象,其文化传播的民俗效能也更与血腥恐怖的视觉形式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对陕西关中及晋中南地区血社火民俗的调研分析,试从视觉人类学角度溯考其暴力性特征的文化要素。

  • 标签: 血社火 视觉暴力 民俗形式 文化传播 非遗生态
  • 简介:分布在滇东南的彝族白倮支系,其蜡染服饰作为白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民族素材。白倮人年龄服划分之精确,更蕴含了丰富而深厚的民俗文化寓意。从白倮服饰中极具代表性的女装服饰可以看出倮人鲜为人知的历史进程、古朴的审美观以及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深入了解该民族历史的无字史书。

  • 标签: 白倮 女装服饰 年龄服 民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14
  • 简介:    一、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民俗摄影的专题表现最有研究价值,将民俗摄影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

  • 标签: 中的传统 传统文化 摄影中的
  • 简介: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音乐这一文化现象一直受到关注。在社会科学之中,音乐也是诸研究的要点之一。民族学及民俗学在首开音乐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将音乐纳入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并揭示了近代社会合理性的追求与西欧音乐形成的密切关联性。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比较音乐学及音乐社会学诸理论,开始强调理性所不能涵盖的不同文化中人类身体的特殊感受,这使得对于音乐的认识更为立体化,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民俗音乐的文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对民俗音乐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带有明显文化相对主义色彩的民俗音乐教育的新的特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音乐民族学 民俗音乐
  • 简介:艺术设计与创作需要相关艺术考察的积淀,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形象、色彩、文化、艺术、民俗等表象所反映的深层舍义。和我们内蒙古有着天壤之剐的徽州境内分布有数百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较为完整的保存明清时期建造的古民居3700余幢。在一个有限的地域内,能完整保存如此多的古民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西递、宏村正是这些迷人的徽州古民居中杰出的代表.徽州较大的村落,均为一个宗族泉居之地,如西递为胡氏宗族聚居之地,宏村为汪氏聚居之地,屏山为舒氏宗族聚居之地.

  • 标签: 民俗文化 徽州 解读 草原 艺术考察 古民居
  • 简介:临县地处山西西北部,东屏吕梁,西临黄河,居山、陕、内蒙交界的要冲。汉置临水县,属西河郡。其后或名监水,或名临泉,明洪武年间改名临

  • 标签: 临县 碛口镇 黑龙庙 祭祀民俗 考证 剧场设施
  • 作者: 卢胜学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黑龙江鼓吹乐是中国传统民间器乐吹打乐的一种类别。广泛流行于黑龙江地区的城乡农村,主要从事民间习俗、礼仪和祭祀的演奏活动。史料显示,鼓吹乐最早兴于汉代初期,经历了汉魏、隋唐和宋元明清三个发展阶段。从汉魏的军中乐、隋唐时期的“食举乐”及仪仗、军乐、祭祀、朝会等活动,至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流入民间,与民间的风俗、节庆、礼仪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民俗习尚之不同,故在近代形成了众多风格迥异的鼓吹乐乐种,而黑龙江鼓吹乐则是其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类别。几百年来,黑龙江鼓吹乐,伴随着境内各族(以汉族为主)人民群众的民间风俗,习惯及礼节仪式活动,紧紧地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相连,经过世代民间艺术家的精心加工与雕琢,逐渐形成了粗犷、豪放、热烈、质朴的音乐风格。其参加的民俗礼仪活动主要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花儿”之民俗事象及其文化意蕴从“表象性”和“隐含性”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揭示,认为,“花儿”作为一个民间歌种,它自身不仅从可观察2的行为方式、词体格律、旋律法则、方言词汇等方面展示着民间习俗文化,并且其内部也包容着与当地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民俗事象。

  • 标签: 花儿 民俗文化 民歌 中国西北地区 文化意蕴
  • 简介:琼剧是在海南民间艺术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又在海南节庆民俗环境中成长与成熟,形成了自己的演出习俗与班规。琼剧为海南节庆民俗锦上添花,同时,海南节庆民俗也对琼剧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琼剧 海南民俗 依存关系
  •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的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的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的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的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的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的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即家族绵延。

  • 标签: 玩灯人 主体群落 红灯会 仪式信仰
  • 简介: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演出的民族歌舞《太阳之子——鄂温克》在有限的时间舞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空间。以山林的主人、太阳之子——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狩猎文化以及森林部落的民风民俗为主

  • 标签: 太阳子 子鄂温克 展示鄂温克
  • 简介:本文以当今唢呐交响化语境为切入点,对《藏风》的创造性探索予以解析。曲中对藏族的多彩风情民俗的、佛事的)进行的多主题的口语化表现,将现代结构观念融于中国传统的渐变原则中。而唢呐特性在现代交响协奏中的多层次音色音响布局,以整体性布局与细腻笔触将藏族风情予以简笔勾勒,实现了以随性、自然、优雅的音乐语言作深刻哲理素描的创作理念。

  • 标签: 唢呐 交响化 藏戏 民俗风情 《藏风》
  • 简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2016年6月.来自全国的少儿版画教育界的版画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以江北地方风情为主题的版画创作,此次活动由著名版画家、北大荒版画院院长张泽新、刘长虹领衔创作.在磐溪版画院院长李永永的介绍下,参观考察了江北的人文风情,收集了相关创作资料。江北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那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抗战时期.我国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在江北磐溪生活、创作了8年之久,《风雨鸡鸣》《巴人吸水》等名作均创作于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专也在江北磐溪黑院墙4年之久。

  • 标签: 创作活动 版画创作 艺术创作 地方风情 生活 专题
  • 简介:山西有着独特而丰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我踏勘考察宋金元戏曲文化时,主要在河南黄河两岸和晋南、晋东南跑,接触了许多山西民俗文化。我有一个观点,如果按地域寻找传统文化,那么夏在山西,商在河南,周在陕西,汉唐在陕西、河南,宋元在河南、山西,明清在东南。这就是为什么我考察宋金元文化在河南、山西跑。

  • 标签: 民俗文化 山西 20世纪80年代 后土 优秀文化 戏曲文化
  • 简介:概述了民间美术作品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以东丰农民画、民间美术作品为案例,对东丰农民画与满族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展现了民间美术作品与民俗文化的完美融合。

  • 标签: 民间美术作品 民俗文化 文化传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22
  • 简介:为学科名称的学者认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民间文化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学整个学科的发展,会给现阶段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困惑前瞻 民俗学困惑
  • 简介:《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牡丹亭》 传播 民俗文化
  • 简介:本文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其规划目标和规划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对雕塑长廊具体规划布局及规划主题构思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从而解决了如何使该项目从主题文化创意、雕塑策划到作品定稿等都具有高水准和高品质的问题,使兰州黄河主题雕塑长廊成为黄河文化的精华.

  • 标签: 雕塑长廊 黄河风情线 规划主题 黄河文化
  • 简介:《中国风》是鲍元恺先生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所编创的交响音乐系列。其首篇《炎黄风情》系由天津乐团首演并录制了广播节目及磁带,王钧时先生指挥。关迂部作品,已有多篇文章在海内外给予高度评价。本文拟从天津乐团的演奏方面谈谈关于交响乐队演奏民族音乐的音律问题。

  • 标签: < > 鲍元恺 交响音乐 演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