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椎成形(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椎压缩骨折患者62例压缩椎80个,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8±1.5)分,术后24小时为(1.8±1.2)分,随访一年为(1.9±1.3)分。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椎压缩骨折效果显著。

  • 标签: 单侧椎弓根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椎成型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椎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椎成型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椎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椎成型可帮助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成形治疗椎压缩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椎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成形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经皮椎成形治疗后,都获取了成功,其术后的疼痛状况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成形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全方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以及护理的质量,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后路椎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椎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椎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经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椎体高度得到改善,椎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后路椎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骨折(20个椎),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PMMA注入椎成形。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所有病人腰痛症状术后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经皮穿刺椎经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病理压缩骨折的经皮椎成形手术(PV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7例椎病理骨折(33个椎)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内灌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ACPC)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二天及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27例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为7.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减少(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1),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VP对于治疗椎病理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 自固化磷酸钙
  • 简介:摘要:多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人体的骨质疏松或椎肿瘤等造成的,椎压缩性骨折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椎间高度丢失等现象。经皮椎成形和经皮椎后凸成形属于近些年进行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使得患者的伤椎畸形得以恢复。经皮椎成形在小切口的基础上将骨水泥注入到骨折部位中,而椎后凸成形将球囊注入到骨折部位中,在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的情况下,在空腔中注入填充材料,随后取出球囊,对其注入骨水泥。本文就经皮椎成形和椎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切除扁桃与扁桃挤切对慢性扁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5例慢性扁桃患儿分为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切除组)和对照组(扁桃挤切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白膜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及术后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节点白膜在扁桃窝覆盖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扁桃炎患儿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切除扁桃效果较扁桃挤切好,能有效的减少中出血,缓解术后疼痛,但是术后恢复慢。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切除 扁桃体挤切术
  • 简介:摘要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损害为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理解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由于不同类型痴呆的干预方法不同,故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正电子发射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通过不同示踪剂多角度反映脑功能变化,为痴呆的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文章对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PET特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血管性 额颞痴呆 Lewy体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瓷厚度对氧化锆全瓷修复颜色的影响。方法应用CIE1976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不同厚度的核瓷瓷片对氧化锆全瓷修复颜色的影响,根据不同瓷片厚度(0.6、0.8、1.0、1.2、1.4mm)将实验组分为5组,以使用VitadurAlpha瓷粉制作的无基底的全瓷片为对照组。结果随着瓷片厚度的增加,氧化锆全瓷修复颜色的L*值逐渐减小,而a*值、b﹡值逐渐增大,各个组间的数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作为基底与VitadurAlpha瓷粉联合制作修复时,在磁厚度为1.4mm时,可获得满意的再现选定颜色的效果。

  • 标签: 瓷层厚度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 颜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颈项透明(NT)增厚胎儿染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早孕期胎儿NT检查时,发现NT增厚(NT值≥3.0 mm)的1 261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胎儿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组(n=1 017,单纯NT增厚胎儿)和合并组(n=244,NT增厚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胎儿)。其中,1 164例胎儿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染色病发生情况,按照其分属的单纯组与合并组,将其分别纳入单纯亚组(n=965)与合并亚组(n=199)。对单纯亚组及合并亚组胎儿染色病发生率,以及这2个亚组胎儿不同NT值范围的染色病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①合并组244例胎儿中,合并的其他结构畸形前3位依次为:囊性淋巴管瘤45例(18.4%)、心脏发育畸形44例(18.0%)及脐膨出23例(9.4%)。②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合并亚组胎儿染色病发生率为52.8%(105/199),显著高于单纯亚组的16.9%(163/96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00,P<0.001)。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合并亚组胎儿,NT值范围分别为3.0~3.9 mm、4.0~4.9 mm、5.0~5.9 mm、≥6.0 mm的染色病发生率分别为34.8%、60.9%、56.3%、67.3%,均分别高于单纯亚组胎儿的10.8%、20.9%、31.4%、42.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0、P<0.001, χ2=29.453、P<0.001,χ2=5.676、P=0.028,χ2=6.854、P=0.014)。结论早孕期NT增厚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胎儿,或者NT值≥6.0 mm胎儿,其发生染色病的风险均较大。早孕期发现胎儿NT增厚时,应进行胎儿心脏结构筛查。

  • 标签: 颈部透明带检查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染色体障碍 产前诊断 胎儿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率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颌窦异常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妊娠早期颈项透明(nuchaltranscency,NT)增厚与染色异常的相关性,评价NT增厚胎儿的围产结局。方法以相同头臀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收集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早孕期(11-136周)筛查的8712例孕妇中NT增厚的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值与胎儿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200例NT增厚病例中2例自然流产,5例染色异常,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3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其他结构异常。胎儿异常率为11%,胎儿染色异常率为2.5%。结论NT增厚与染色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胎儿NT越厚,胎儿异常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联合玻璃切除中晶状后囊切开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伴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80例(8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联合23G玻璃切除中行一期晶状后囊切开;对照组40眼相同手术但中未行后囊切开。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试验组术后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对照组12眼(30.00%,12/40)发生后发性白内障(P<0.001)。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一期晶状后囊切开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

  • 标签: 切开术,后囊,晶状体 白内障,后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尾切除(LDP)与开腹胰尾切除(OD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胰尾切除的161例胰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DP组(43例)和ODP组(118例)。对比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中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和术后炎症指标,分析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P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为(194.19±241.83)ml,明显少于ODP组[(315.17±295.94)ml,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3.00±0.72)d,明显短于OPD组[(4.05±0.97)d,P<0.001];LDP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14±1.01)d,明显短于OPD组[(3.55±1.05)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为(3.88±1.61)d,明显短于OPD组[(5.11±1.56)d,P<0.001];LDP组患者的拔除引流管时间为(8.44±1.93)d,明显短于ODP组[(9.82±3.70)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65±3.57)d,明显短于ODP组[(11.99±6.57)d,P<0.05];L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65±55.45)min,虽短于ODP组[(171.23±65.6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患者非胰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 P>0.05);LDP组患者胰瘘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P>0.05);LDP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与OD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P>0.05)。LDP组和ODP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ODP手术比较,LDP手术具有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延长手术时间。LDP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其短期临床效果优于ODP。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腹腔镜 远端胰体尾切除术 短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15.3-2017.3经皮椎成形手术治疗37例,经皮椎后突成形治疗8例,40例采用“C”臂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影入路,5例椎旁入路。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经皮椎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中,探究经皮椎体形成和经皮椎后凸成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脊椎转移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经皮椎成形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经皮椎后凸成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别不大,即两组患者的手术疼痛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治疗中,经皮椎体形成和经皮椎后凸成形对其的治疗效果都比较不错,相对而言,经皮椎后凸成形的治疗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中分别运用椎成形与椎后凸成形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通过随机选择2018.03至2022.09在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椎成形与椎后凸成形,比对不同治疗模式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椎后凸成形进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