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78例老年脑卒中病患,基于病患入院的奇偶数顺序分组进入试验组与基础组(n=39)。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比较病患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神经与肢体功能状态均有所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NIHSS、ADL评分相对较低,优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是97.44%,基础组护理满意率是82.05%,试验组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可改善患者老年脑卒中病患的神经与肢体功能状态,提升患者满意率,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分娩的7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为参照组(35例),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措施为实验组(35例),对2组产后妇女在治疗之前及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总计率统计。结果:参照组治疗6周之后的手测肌力级数、电测肌电数值对比于实验组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产妇产后一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总计率对比于实验组产后妇女计算数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妇女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展示良好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训练。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在患者NHISS评分、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观察组评分分别为(12.47±1.19)、(88.58±2.81)、(89.62±2.48),对照组评分分别为(24.61±2.11)、(72.39±2.01)、(72.31±1.79),观察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术后康复,患者护理依从性更高,进而使得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保障,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颈前区显微解剖特点,安全、高效显露颈部血管的技巧及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显微解剖实验室对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成功后沿颈前中线切开,分别进行颈部组织分离并显露双侧颈外静脉(EJV)、颈总动脉(CCA)及其分支,分别测量游离CCA的长度、双侧CCA间距、CCA及EJV直径,总结外科解剖特点、操作技巧,针对提高神经外科搭桥手术技能建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端端、端侧、侧侧吻合),观察并记录术后半小时吻合口通畅性、吻合口漏血及狭窄等并发症例数、围手术期大鼠死亡例数。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双侧CCA之间、EJV之间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只大鼠均成功完成颈前区重要解剖结构显露,测量游离CCA长度(18.0±2.5)mm,双侧CCA间距(11.0±1.5)mm,CCA直径(1.3±0.2)mm,EJV直径(2.5±0.3)mm。双侧CCA之间、双侧EJV之间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完成CCA端端吻合10例、CCA-EJV端侧吻合5例、EJV-CCA端侧吻合5例、半环端侧吻合10例、CCA侧侧吻合5例。本组发生吻合口漏血5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不通2例,围手术期无大鼠死亡。结论大鼠颈前区是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理想部位:大鼠颈前区解剖分离过程有助于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充分显露血管获取足够的操作空间是进行多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前提。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应用于现场减压病监护的多普勒气泡音听辨训练系统,解决潜水减压病实际发病案例及多普勒音频数据不足导致的受训困难问题。方法基于客户服务器架构模式设计训练系统,实现客户端训练、服务器管理训练样本及统计训练数据的系统功能;基于后台调用算法的方式,生成多普勒气泡血流仿真音频作为训练样本库;通过调节仿真音频对应的体积数量、噪声水平等参数,量化评价受训人员的减压病诊断成功率。结果本研究设计的训练系统,可提供大量仿真训练样本的多普勒气泡听辨训练前端平台,对训练效果具有量化考评功能,同时对多人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的数据具有管理功能。结论本系统可应用于援潜救生基层部队人员的多普勒气泡听辨能力训练,提高基层部队医学保障人员的现场减压病监护诊断能力,并为承担潜水现场医学保障任务人员的选拔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军校学员对于训练伤影响因素的赫斯基认知情况。方法:将360名军校学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受伤情况分为受过训练伤的观察组和无伤对照组,对两组学生训练伤影响因素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最终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对于训练伤影响因素的认知方面,按照高低顺利分别为训练具体方式、自身身体素质、学员心理因素、日常管理方式、实际医疗保障,第一项的评分最高,最后一项的评分最低。同时,对两组学员参与不同训练科目的担心程度进行对比,发现学员对于长跑、双杠臂曲、绕杆屈身来回跑、400米障碍的担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项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造成训练伤的因素认知情况来说,大部分学员都认为训练方式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并且受过伤学员对于一些高强度训练内容的担忧情况更加明显。因此,在训练中需要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项目,降低学员的担忧,保证训练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护理工作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分析比较两组肺癌患者手术前后FEV1、呼吸频率、VC-max与FEV1/FVC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FEV1、呼吸频率、VC-max与FEV1/FVC并无差异;术后试验组患者的FEV1、呼吸频率、VC-max与FEV1/FVC显著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26%,试验组优于参照组。结论:肺癌患者手术中采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不仅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卧床肺部感染患者5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呼吸训练,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①肺功能: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的第1秒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呼吸频率: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对脑卒中后卧床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呼吸训练既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又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肺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肺康复训练护理对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本文收集2020年5月—2022年4月宜昌市中心医院接治的70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用电脑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肺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交际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肺康复训练护理法运用于肺部肿瘤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功能活动情况,加快其病灶治愈速度,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喉切除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科行喉切除患者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吞咽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4周后吞咽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76.74%)明显低于对照组(95.35%)(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46.51)(P<0.05)。结论 对喉切除患者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