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病变4例位于上极,1例位于下极,病变最大径(5.4±2.7)cm。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0±48.0)min,出血量(70.0±27.4)ml,术后住院时间(7.6±2.5)d,均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长5~48个月,无病变复发及远期并发症。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占位性病变安全可行、疗效肯定,能避免或减少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妇产科门诊应用经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5例,通过经阴道彩色超声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病理,将彩超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65例患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其中,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粘膜下肌瘤为25例,病理结果分别为18例,22例以及25例,经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面部良性纤维-骨性病变(benign fibro-osseous lesions, BFOL)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与其他颅面部相似骨性病变的异同。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的65例颅面部BFOL、8例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及1例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的病例资料及存档切片。所有病例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疑难交界性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DM2基因扩增。结果65例BFOL中包括50例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12例OF,3例幼年性OF(均为幼年性沙砾体样OF亚型)。患者平均年龄FD为31.7岁,OF为39.2岁;幼年性OF为26.0岁;BFOL病例男女比为1.0∶1.8。外周性OF患者平均年龄47.0岁,男女比为1∶7;FD样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48岁男性。发病部位FD为颌骨27例、颅面骨23例;经典型OF为颌骨9例、鼻腔3例;幼年性沙砾体样OF为鼻腔鼻窦2例、颌骨1例;外周性OF均发生于牙龈;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下颌骨肿块。影像学特征FD为边界不清、轻度膨胀的骨内丝瓜瓤样或毛玻璃样密度影;OF为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肿块;幼年性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均为骨内膨胀性生长且局灶浸润性边界的结节状肿块。组织学特征:BFOL镜下均为纤维及不规则骨性混合增生性病变,其中FD与宿主骨相互移行,骨小梁周围无骨母细胞围绕;OF骨小梁周围可见骨母细胞环绕,与宿主骨界清,FD及OF均可见牙骨质样形态。幼年性沙砾体样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局部推挤式累及宿主骨,前者细胞密度高,后者见细胞不典型性。外周性OF为骨外病变。FISH检测结果显示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存在MDM2基因扩增。结论BFOL为颅面部一组形态学相似的纤维-骨性增殖性病变,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影像学改变及组织学特点也有细微差异。BFOL需要特别注意与低级别骨肉瘤的鉴别诊断,疑难病例可分子检测辅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2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诊断中多普勒高频超声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50例微小癌患者与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共检出47例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与结节增生分别有24例与23例,诊断符合率是94.00%(47/50);共检出48例微小癌,诊断符合率是96.00%(48/50)。两者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采纳、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半球性病变癫痫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90例半球性病变(包括Rasmussen脑炎、巨脑回、围产期脑出血后遗症、脑炎后遗症、血管闭塞后遗症、脑面血管瘤)病种、范围、部位,癫痫采用的手术方式及决定或影响手术方式的因素。结果90例共采用4种手术方式,其中74例采用改良解剖大脑半球切除、10例采用保留运动区的大脑半球切除、3例采用分次的半球切除、3例采用半球离断。其中改良的解剖大脑半球切除中有62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切除方式、12例采用经中央沟侧脑室前后分块切除。病例随访3个月-8年,癫痫控制情况根据Engle评分,Ⅰ级73例、Ⅱ级12例;Ⅲ级5例。结论综合考量磁共振病变特点、症状学及脑电图定侧定位和脑功能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癫痫控制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脑功能、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4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141例泪腺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组织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分类,探讨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患者中,男50例,女91例。按病变性质分类,良性病变117例(83.0%),最常见的是IgG4相关泪腺炎55例(39.0%);恶性肿瘤24例(17.0%),最常见的是淋巴瘤10例。良性病变患者年龄[(45.8±15.7)岁]小于恶性肿瘤[(56.3±16.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 P=0.001)。按病变类型依次为炎性病变72例(51.1%),上皮性病变33例(23.4%),淋巴系统病变17例(12.1%)。比较泪腺上皮性病变、炎性病变、淋巴系统病变3组患者性别构成、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影像学表现(双侧泪腺受累、眶骨质改变、鼻窦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在眼痛、眼外肌和三叉神经增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相比显示,泪腺上皮性病变较泪腺炎性病变的女性患者比例少,出现眼睑肿胀、泪腺双侧受累、鼻窦炎的患者比例少(χ2=17.01,P<0.001;χ2=32.34,P<0.001;χ2=10.43,P=0.001;χ2=10.12,P=0.001),而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骨质破坏的患者比例较高(χ2=18.71,P<0.001;χ2=7.64,P=0.006;χ2=7.32,P=0.012);泪腺上皮性病变患者与淋巴系统病变相比,前者出现眼睑肿胀、双侧泪腺受累的患者比例低,眼球突出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χ2=6.38,P=0.012;χ2=10.14,P=0.001);泪腺炎性病变与淋巴系统病变性仅在泪腺双侧受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P=0.001);淋巴系统病变与炎性及上皮性病变相比,其余各组间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泪腺占位性病变7例中未见上皮性病变。结论:泪腺占位性病变中最常见的是炎性病变,其次是上皮性病变;良性病变平均年龄小于恶性肿瘤;儿童泪腺病变类型分布与成人不同;泪腺炎性病变与上皮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相对容易鉴别。
简介:目的评估iFlow成像在脑血管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常规全脑2DDSA检查,对所采集的图像用iFlow软件编码,由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分别观察2DDSA图像及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的血管解剖、病灶形态、大小、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估iFlow对脑血管病变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果iFlow成像能在一幅iFlow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完整显示脑血管DSA采集的动态序列所包含的病变信息,包括病灶的解剖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灌注情况,较2DDSA更加直观。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对iFlow辅助诊断价值认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结论iFlow较单独2DDSA图像显示病变更全面,能对临床医师、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探索胃镜检出胃恶性病变患者的发病及胃镜、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0~2009年胃镜诊断的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胃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460例胃恶性病变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26:1),但年龄≤40岁组男女差别不大。50岁以上发病明显增高,特别是60~70岁发病率最高。胃窦部为胃癌的高发部位,年龄440岁组以胃体和胃窦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胃贲门食管连接部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440岁组病理类型以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病理类型逐渐趋向于以中分化管状腺癌、高分化管状腺癌为主。胃淋巴瘤多发于胃体、胃窦部,胃镜下表现以多发性溃疡病灶为主。结论:胃恶性病变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胃癌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各不相同,应引起重视,同时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倡和重视胃镜检查普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CAE,coronaryarteryectasia)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为主的血管病变,扩张的冠脉直径大于附近正常血管的1.5倍。文章概述CAE的发病机制、临床危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coronaryarterydisease)的区别、与全身其他血管扩张的关联、治疗的特殊之处。方法以近年来CAE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概述CAE的研究进展。结果CAE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5%,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AE可对冠脉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冠脉病变;粥样硬化重、特定的ACE、MMP基因型、不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更容易出现CAE;治疗上CAE与CAD基本类似,但不适合用硝酸酯类等药物。结论CAE是一种有临床危害的不同于CAD的冠脉病变,需要临床重视及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于某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间就诊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次采用超声及病理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全部98例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8例(8.16%)患者为甲状腺癌、19例(19.3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6例(67.35%)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5例(5.10%)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经病理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6例(6.12%)患者为甲状腺癌、24例(24.4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4例(65.31%)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4例(4.08%)患者为甲状腺腺瘤;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病变类型诊断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良恶性诊断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较精确的区分受检者的甲状腺病变类型及良恶性情况,可作为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运用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病例,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变大小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对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炎性乳癌、黏渡性癌、乳腺导管乳头状肉瘤、髓样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71%、96.67%、95.00%、96.00%、97.50%、96.00%、100.00%,原位癌(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最大径<1cm与≥1cm的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75.00%、95.18%)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对不同年龄组恶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1.43%~94.2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原位癌和直径<1cm的恶性肿瘤的容易误诊、漏诊。在其他方面准确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