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8Hz/120dB、16Hz/120dB次声间断暴露下对豚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豚鼠分为对照组及8Hz/120dB、16Hz/120dB2个次声实验组,每个实验组按暴露天数不同各设4个亚组:1d组、7d组、14d组、21d组,每亚组8只豚鼠。暴露后应用超声检测21项心功能指标,并观察心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8Hz/120dB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16Hz/120dB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值(LVEF)、小轴缩短率(FS)、肺动脉瓣流速(PV)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均在第1d至第7d时显著降低(P〈0.05),第14d后恢复(P〉0.05);右心室Tei指数(RV-Tei)在第7d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第14d恢复(P〉0.05)。16Hz实验组较8Hz实验组心肺病理损害明显。结论次声对豚鼠心功能及心肺的病理损害频率在16Hz较8Hz明显;次声对豚鼠心功能损害随时间出现动态变化;LVEDd、LVEDV、LVEF、FS、PV、RV-Tei可做为该暴露条件下心功能损害的评价指标。
简介:摘要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川崎病3次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8岁7个月,于3岁首次川崎病发病,其后分别间隔18个月、23个月、25个月再次复发,且每次复发均表现为完全川崎病的特点。患儿前3次川崎病发病予1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次)]冲击治疗,第4次川崎病发病予2次IVIG[2 g/(kg·次)]冲击治疗。其中患儿第2次川崎病复发时以腹痛为首发表现,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回盲部数枚肿大融合淋巴结。患儿第3次川崎病复发时再次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且抗链球菌溶血素O进行性升高,经抗感染及IVIG冲击等治疗后出院。出院后随访0.5年未见川崎病复发。提示对于既往有川崎病病史且再次出现长时间发热患儿,应警惕川崎病复发可能,且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合并有不完全性肠梗阻。
简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医院013800)摘要妇产科护士做好产妇产后第一次排尿的护理,使产妇尽早排空膀胱,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尤为重要。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37-01
简介:很晚的时候,新格从西安打来电话问我:“姐姐,我和他要上床了,我们是买了有水果味的安全套。可这一刻,他说第一次是可以不用的,否则会感觉不好,以为两个人都很老练。姐姐,你说,仅此一次行还是不行?”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 月至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 10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编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 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对首次剖宫产术手术切口的选择。方法对疤痕子宫的孕妇165例首次剖宫产术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二组,比较其首次剖宫产术造成盆腹腔粘连情况的严重程度,和二次剖宫产术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剖宫产术为下腹部横切口的盆腹腔粘连程度明显大于下腹部纵切口的盆腹腔粘连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可能行二次剖宫产术的孕妇,本人推荐首次剖宫产术选择下腹部纵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