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禹城市2010~2016年期间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了解我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我市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监测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禹城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6年禹城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猩红热。结论:禹城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各类、各种传染病都不同程度升降变化,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趋势
  • 简介:2006年全国近1.3亿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5%。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06年间报告的职业仅为“民工”的传染病个案信息进行分析,2004~2006年间民工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平均以15%的速度逐年增加,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其在社会保障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易于与传染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给传染病控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加强农民工传染病控制对策的研究,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 标签: 疾病报告 传染病控制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本文对乌鲁木齐铁路分局(简称乌铁分局)辖区法定传染病1991~2000年十年来上报疫情资料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后,得出结论,找出传染病发病规律,以指导今后传染病疫情有序可控,确保乌铁分局职工家属身体健康,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

  • 标签: 乌铁分局 法定报告 传染病 疫情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态比浊法(Kinetic-TurdimetricAseay,KTA)定量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5批生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结果生脉注射液稀释16倍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可用于检测生脉注射液的内毒素。

  • 标签: 动态比浊法 生脉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源市2006年-201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11年河源市网络直报传染病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72015例,年均发病率340.57/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24424例,年均发病率226.75/10万,占发病总数的66.08%;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24424例,年均发病率113.82/10万,占发病总数的33.92%。死亡187例,年均死亡率0.89/10万。病例数居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30.81%、乙肝21.56%、梅毒5.72%、麻疹1.12%、细菌性痢疾0.68%。结论河源市法定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占48.78%)为主,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肺结核、乙肝、梅毒、麻疹、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将是河源市今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2004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共报告病例数303281例:死亡报告总数为477例。本月除脊髓灰质炎、白喉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均有报告。2004年5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麻疹,占发病总数的84.76%;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

  • 标签: 中国 2004年5月 传染病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简要了解我市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浓度,以观察该群体抵御乙肝病毒侵入的能力。方法以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525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然后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5名儿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值≦10mIU/ml126人,完全不具有抵御乙肝病毒(HBV)入侵的能力,需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HBsAb浓度值在10-100mIU/ml150人,具有部分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HBsAb浓度值≧100mIU/ml249人,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论许多儿童不具有和不完全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乙肝。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体定量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成像率及诊断率,并与传统二维和三维超声定位法进行对比。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孕20~28周的单胎孕妇318例,包括正常组276例与异常组42例,异常组包括11例脊髓栓系胎儿(脊髓栓系组)和31例非脊髓栓系胎儿(非脊髓栓系组),应用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与传统法二维腰骶前突定位法和三维椎体骨骼成像法分别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并储存图像;由3位高年资医师在离线软件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记录每种方法所定位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对比产后结局分析三种方法的成像率和诊断率。结果①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对于正常组和异常组胎儿脊髓圆锥的成像率结果显示:调整检验水准α′=0.05/4=0.012 5,三种方法在正常组成像率和异常组成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7.39,P=0.025;χ2=5.32,P=0.070);②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在定位正常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284);③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对比三种方法在异常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诊断率,其中脊髓栓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543),而非脊髓栓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P=0.008)。结论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在评估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上具有较高的成像率和诊断率,当非脊髓栓系原因如脊柱或肋骨畸形等干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时,三维超声寰枢椎间隙法较传统二维和三维超声定位法更有优势,不易出现定位错误。

  • 标签: 超声检查 寰枢椎间隙 胎儿脊髓圆锥 脊髓栓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掌握我市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情况,了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市九个县区中,抽取三个县区的卫生计生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4.78%,总体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告率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其中,市级医院最低。目前,我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支持体系日趋完善,卫生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县区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中仍存在待改进的问题。 结论 指导医院改造和完善电子病历系统,使之达到符合传染病监测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或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从医生工作站的诊断信息“直通”到网络直报系统是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最优途径,而系统的良性运转要依赖于管理,为此,在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建立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迫在眉睫。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报告质量与管理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征。方法使用SPSS17.0与Excel2007软件对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2014年石景山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761.77/10万,较2011-2013年平均值上升6.12%;报告死亡率为0.01‰,较2011-2013年平均值下降23.89%。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痢疾、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18倍。0~5岁、5~10岁和85岁以上组报告发病率较高。散居儿童、幼托儿童、离退人员、干部职员和学生占全部病例数的81.51%。2014年石景山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5-7月,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11-12月、1月以及4-5月。按传播途经分析,肠道传染病占全部病例数的81.80%,然后依次为呼吸道传染病(12.85%)、经血及性传播传染病(5.29%)和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染病(0.23%)。结论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是石景山区的防控重点,10岁以下是防控重点人群,5-7月是肠道传染病的防控重点时间段,11月-次年1月以及4-5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重点时间段。多种人为因素可能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出现假性波动,需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南昌县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南昌县1994~2003年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所获得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3年南昌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2.45/10万~225.7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十年间肠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7.79/10万~180.14/10万;呼吸道传染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达31.8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2.96%;性病发病率在经历了1998、1999年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南昌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 标签: 发病率 乙类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 疫情动态分析 肠道传染病
  • 简介:目的分析2004-2006年合肥市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合肥市传染病流行规律,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及所辖3县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疫情资料,对重点传染病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类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5.32/10万,2006年最低(256.56/10万),2005年最高(298.7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4年新增病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脑、麻疹等传染病是合肥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荥经县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2013年全县共发生乙、丙种法定传染病共报告2584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337.77/十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436例,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187.70/10万。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乙型肝炎(594例)、肺结核(500例)、梅毒(113例),三病合计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4.05%,影响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水平上升的主要疾病是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147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149.93/10万,发病居前三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539例)、流行性腮腺炎(286例)、手足口病(253例),三病合计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98%,影响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水平上升的主要疾病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玉林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林市2008-2013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玉林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31种计171134例,年均发病率为439.34/10万,报告死亡884例,年均死亡率2.27/10万。结论6年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居前3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导致死亡传染病以艾滋病、狂犬病为主,这些疾病是近年来威胁玉林市人群健康主要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防制工作重点。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神经肌肉刺激仪是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电极,使用一定强度的中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引导肌肉组织的运动及神经再生,促进病变组织的康复,来给患者神经肌肉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其应用广泛及性质特殊,决定了刺激仪的计量性能,计量参数的准确、可靠、有效、安全的重要性,为此有必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级校准规范。本文对神经肌肉刺激仪的现状、存在问题、制定国家校准规范的迫切性及列入法定计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部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神经肌肉刺激仪  计量  法定计量  校准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盐酸苯达莫司汀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动态浊度法要求,通过建立细菌内毒素标准曲线和干扰试验,确定供试品无干扰浓度和动态浊度检测方法。并对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1.0 EU/ml,相关系数r> 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品终浓度在0.05 mg/ml时回收率100%,对内毒素测定干扰最小。方法精密度变异系数均

  • 标签: 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 盐酸苯达莫司汀 定量检测 干扰试验
  • 简介:目的测定不同储存条件下氯霉素滴眼液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ZORBAXTM-C18色谱柱(4.6×150mm),粒径5μm;流动相:0.01mol*L-1NaH2PO4-甲醇-乙腈(300∶160∶40,加三乙胺0.5ml,用磷酸调pH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内标法峰高定量.结果氯霉素在10~50μg*ml-1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高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0398X+0.05108,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0.94%.结论氯霉素滴眼液宜冰箱冷藏保存,贮存时间一年.

  • 标签: 氯霉素滴眼液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冷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我院CT机工作性能,探究稳定性检测方案。方法采用Victoreen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以卫生部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评价标准,每月进行设备检测,为期一年。结果多项检测指标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以诊断床定位精度,水的CT值,均匀性为突出。结论要使CT机工作状态良好,应重视CT机的质控工作,定期对机器进行稳定性检测。

  • 标签: CT 质量控制 稳定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