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包括证候要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46例2004年7月—2014年11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观察患者缺血性中风复发及死亡等预后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结果颅内多部位梗死患者其复发风险是单部位梗死患者的4.328倍,入院至发病第14天痰证显现患者其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3.463倍,急性期使用中药汤药患者其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49.3%。结论多部位梗死、入院至发病第14天痰证的显现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口服汤药治疗为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胸痹心痛病古籍文献的整理分析,挖掘疾病的相关中药方剂、方剂所对应的主要证候要素以及服药护理内容。方法以《中华医典》数据库(第5版)为数据源,检索相关古籍条文,建立数据库,提取相关中药方剂、证候要素及服药护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探讨。结果所纳入的102首方剂中共提取出主要证候要素4个,分别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所对应的服药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服药温度、时间、频次、送服溶液及食忌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服药温度主要为温服、热服;服药时间主要为食前、食后、空腹、空心、日午、临卧、不计时候服等;服药频次主要为日二服、日三服、日三夜一服等;中药送服溶液以酒、粥/米饮、姜汤、橘皮汤、陈皮汤、醋汤等为主;服药食忌主要是忌生葱、猪肉、生冷、菘菜、羊肉等。结论通过对基于证候要素理论胸痹心痛服药护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促进服药护理的规范化,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为中医临床的服药护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相关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试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2019年11月以前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共计956例为病人的病例数据资料,剖析其中医证型、证素基本规律以及服药状况。结果:1.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2.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瘀血和气虚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3.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药及补气药的应用最多。结论:1.冠心病冠脉综合征证属本虚标实,共同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疗可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兼顾兼症,辅以化痰清热等法,体现个体化治疗,达到辨证论治的最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掌指关节绞锁的发病机制,对现有治疗方法做出改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7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例拇指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例,年龄19~41岁,右侧15例、左侧3例。手术治疗4例,根据手术中发现的解剖特征,推断发病机制;保守治疗14例,其中改良复位手法治疗3例,传统复位手法治疗11例。观察患者治疗后拇指掌指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疼痛、稳定性以及和关节绞锁是否复发等。结果(1)4例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观察到桡侧籽骨近侧缘撞击掌骨头关节面导致出现软骨缺损,籽骨嵌于软骨缺损内致使拇指掌指关节绞锁。在近节指骨基底处部分松解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腱止点,可以很容易地解除关节绞锁。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拇指掌指关节未见不稳定和疼痛,未见绞锁复发。患者术前拇指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为-31.8°~-19.3°,被动活动度平均为-32.5°~30°;术后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为-3.8°~52.5°;患者对手术疗效的主观评价均满意。(2)14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复位成功,其中改良复位手法3例,传统复位手法11例。复位前拇指掌指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8.6°~-15.2°,被动活动度为-30.4°~26.5°;复位后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活动度为-15.8°~47.5°。随访6~8周,末次随访双侧拇指掌指关节活动度一致,未见关节不稳定和疼痛,未见绞锁复发。结论拇指掌指关节绞锁的发病机制为拇指过伸时桡侧籽骨向远端和桡侧移位,其近侧缘在掌骨头关节面上刻划出一沟槽状软骨缺损,在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腱的张力作用下,籽骨嵌于软骨缺损中而导致关节发生绞锁。根据这一损伤机制,改良复位手法可被用于治疗拇指掌指关节绞锁。
简介:摘要目的对绞窄性腹外疝一期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研究和分析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绞窄性腹外疝一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全部45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一期修补术治疗,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高位结扎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治疗组2例患者切口感染,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感染,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例患者术后疝复发,对照组20例患者术后全部疝复发,两组术后疝复发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病情均获得控制。结论对绞窄性腹外疝患者行一期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疝复发率。
简介:目的评价胎心电子监测胎心监测基线变异减少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单胎足月妊娠常规行NST监测,其中基线变异减少者40例。对其行OCT监测(临产者CST监测),结果异常者追踪其胎儿、新生儿、羊水混浊、脐带异常和低体重情况,分析基线变异减少的妊娠结局,进一步揭示胎心监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基线变异减少且OCT无反应型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低体重儿和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OCT有反应型(P<0.001)。结论胎心电子监测基线变异减少结合OCT试验是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较好方法,加强产前、产时监测,尤其是对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措施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存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Chf病症)患者给与中医症候方面的客观化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医疗机构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之间存在Chf病症的68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利用spss19.0软件给与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结果68例Chf病症患者中高龄患者居多,51例患者年龄集中在70岁到89岁之间,实际占比为75.0%(51/68);患者原发病集中在冠心病以及肺心病和风心病中,其中主要以冠心病为主,59例患者为冠心病原发病,实际占比为86.7%(59/68);本研究中共有6种证候,选取中医证候例数≥5,分别为23例患者为血瘀气虚证,9例患者为心肾阳虚证,10例患者为痰浊闭阻证,23例患者为夹瘀气阴两虚证。Chf病症患者LVEF(心功能左室射血指标)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存在Chf病症患者而言年龄>70岁患者居多,同时以冠心病作为主要的原发病。临床中医证候具有复杂化分布状况,患者LVEF指标可以作为现今中医辨证的相关参考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