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IL-10表达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T2DM患者,IMT正常组、增厚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例数分别为55例、68例及47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7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颈动脉IMT、IL-10、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IL-10与颈动脉IM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IMT、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空腹血糖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经相关性分析,血清IL-10与颈动脉IMT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r=-0.622,P<0.05),但是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28、-0.32,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IL-10与颈动脉IMT呈现负相关性,能够有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以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协同利凡诺对中孕胎儿畸形并中央性胎盘低置状态引产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018年10位中期妊娠孕妇行B超检查发现胎儿畸形且合并中央性胎盘低置状态孕妇,终止妊娠时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及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注射引产;结果所有患者均分娩,72小时内分娩6例。2例72小时后开始有产兆,99小时内分娩。2例患者72小时后无产兆,静滴缩宫素6小时后1例患者有产兆,105小时患者分娩,另一患者静滴缩宫素24小时无明显产兆,改用米索前列腺醇100ug上阴道,四小时一次共上2次,于夜间分娩;结论米非司酮协同利凡诺有助于中孕胎儿畸形并中央性胎盘低置状态引产,可尽量避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再孕。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CAREkV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腰椎外伤检查中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例行CT检查的腰椎外伤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岁。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常规扫描组(组1)、大螺距+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组(组2)及CAREkV+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组(组3),每组30例。组1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4.6岁。组2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5岁。组3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3岁。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客观评估测量图像CT值和噪声[即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结果3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3.9±1.4)mSv、(2.7±1.2)mSv、(2.5±1.1)mSv;组2、组3ED均显著低于组1(P<0.01),组2、组3ED较组1分别降低了30.8%、35.9%。主观图像评分,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客观图像质量评估,骨窗上3组SNR分别为(2.1±0.9)、(2.0±0.4)、(2.3±0.7)(F=1.052,P>0.05);软组织窗上3组SNR分别为(5.7±0.7)、(5.3±0.5)、(6.2±1.4)(F=1.081,P>0.05),3组间骨窗及软组织窗感兴趣区S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216、0.763,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CAREkV扫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腰椎外伤检查中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可以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与单纯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HPAZV/7~10DZV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入左氧氟沙星0.2g,丁胺卡那0.2g,异烟肼0.2g。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免疫功能、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和症状的消失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INF-γ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NF-γ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化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失,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