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近期临床上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特点,以利于病原菌的监控和治疗,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总结1997年1月-2001年12月采集的所有病人感染性标本,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少数标本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革兰阴性(G^-)杆菌对亚培胺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强;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屎肠球菌耐药性较强。各菌种随年代的推移耐药性都呈增加趋势。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们抽取2012年到2015年每月15日门诊处方100张,共抽取处方4800张,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2月10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结果在4年中,抗菌药物使用的总处方的比例依次为30.8%,25.3%,22.9%,15.3%。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3.4%,23.7%,18.7%,15.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楚雄州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楚雄州2011-2015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5年发生食物中毒284起,中毒人数4706人,死亡16人,病死率为0.34%。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时间段分布明显2014年-2015年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呈现迅速的上升,这两年的食物中毒起数占到了总体的73.2%。中毒人数最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另外包括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毒素、不明因素和混合因素几个方面。结论食用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说明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由于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动植物安全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2008年、2009年5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12种抗结核药物药敏结果及分析。方法5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采用绝对浓度法行药敏试验,药敏品种12种,药敏结果统计采用百分比。结果90.74%耐利福霉素及阿奇霉素,79.63%耐卷曲霉素,74.07%耐丙硫异烟胺,53.70%耐雷米封;耐药较轻的依次为对氨基水杨酸(14.81%)、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20.37%)、左氧氟沙星(24.07%)、利福平(35.59%)、利福喷丁(40.74%)、丁胺卡那及乙胺丁醇(44.44%)。54例患者中17例为耐多药及以上患者占31.48%;2008年16例中3例为耐多药及以上,占18.75%;2009年38例中有14例为耐多药及以上,占36.84%。结论说明包头地区不但耐药结核病疫情较重,而且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也逐年增高。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医院2012年至2014年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结果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但构成比的增长趋势不明显,肠外营养药物中维生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增长较快;近3年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销售金额排序均位居前5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DDDs排序均位居前3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六合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DDC值均高于100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脂肪乳注射液(C14-24)、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排序比均接近1。结论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婺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江西省婺源县16个乡镇(其中国家监测点2个、省监测点5个)2006—2010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1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50.12%、74.70%,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江西省婺源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横县暗娼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为针对性制定当地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横县辖区内不同档次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梅毒、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该县暗娼人群以中档为主(占74.43%),低档次之(占24.73%),年龄21-35岁居多(占61.06%),以汉族为主、壮族次之,在婚为主(占66.32%),小学文化居多(占52.04%)。2009年—2012年低档暗娼HIV抗体及RPR抗体阳性率均高于中高档暗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阳性率分别在0-3.42%、18.18%-46.88%区间。2009-2012年最近一个月每次都用安全套的频率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76,P<0.05)。1541名调查对象中,五条核心问题全答对率为99.35%,八条问题全答对率为92.02%,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比例为98.7%,接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为54.76%,最近一年艾滋病检测比例为52.5%,知晓检测结果比例为65.15%。结论该地暗娼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低档暗娼尤为明显。同伴教育覆盖面不高,艾滋病检测率过低和检测后咨询不到位,是影响暗娼人群干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后应有针对性加强低档暗娼的综合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