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对治疗重症有机磷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急诊EICU2014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6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采用G5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法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G5振动排痰机排痰。密切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肺片变化及排痰效果。结果在治疗7d后,实验组有效率为78.3%,高于对照组(65.2%),经统计学分析,x-=6.258,P<0.05。结论应用G5振动排痰机对重症有机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肺部并发症预防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避免因人工叩背手法不熟练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显著减轻临床工作者强度。

  • 标签: G5振动排痰机 有机磷中毒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准ABO血型鉴定与精准输血的价值。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我院88例输血患者,以投掷骰子法将以上对象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采取未采取精准ABO血型鉴定,观察组采取精准ABO血型鉴定,比较输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不规则抗体鉴定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精准ABO血型鉴定能有效防止Rh系统抗体出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精准ABO血型鉴定 精准输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精准医疗背景下,精准护理已成为大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远程信息技术等方式,遵循理论原则开展个性化护理。本文以癌症为例,对精准医疗概念进行介绍,并对精准护理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精准医疗 精准护理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和琼脂糖电泳对5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64例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了AP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50例非脑血管疾病对照比较.结果两组脑梗死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复发脑梗死组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初发脑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是中国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但可能与复发脑梗死无关.

  • 标签: PAI-1 基因 多态性 复发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5G 云平台救治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2022年1月至10月采用常规溶栓救治流程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采用 5G 急救云平台救治流程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DNT时间、溶栓后24小时及7天的NIHSS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NT,溶栓后24 小时、7天的NIHSS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5G 云平台救治模式缩短了DNT,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了溶栓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5G 救治 脑卒中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不断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更新技术水平,医学专家也越来越重视该项技术的专研与学习等,正是由于这些现象出现,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仅安全性高、定位精准,还具有实时、高效性、辐射危害性小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幸福指数等。本文主要从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发展、应用原理、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综述
  • 简介:自全省健康扶贫摸底调查工作启动以来,潍坊市卫生计生系统专门调度精干力量,各区县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摸清摸准摸细,不留空档,不漏一户”的原则,全力以赴做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精准识别工作。

  • 标签: 医疗扶贫 潍坊市 健康 摸底调查 计生系统 因病致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医学时代药物监管技术体系转变。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来回顾针对精准医学时代在药物监管技术方面的进展,介绍适应精准医学时代对于药物进行监管的技术,来展望适应这一时代需求药物监管技术体系的转变。结果:精准医学时代药物监管技术体系面临着个性化药物监管时间、经济成本高,安全性、有效性难以保障等方面的挑战。结论:传统药物监管规范不能满足精准医学时代药物监管需求,需要聚焦精准医学时代的个性化特征,实现药物管理规范创新,促进药物监管技术体系向更高效、安全、可行的方向转变。

  • 标签: 精准医疗时代 药物监管技术 体系转变 药物管理规范创新
  • 简介:摘要复杂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仍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之一,董家鸿院士提出的精准外科理念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新途径。随着胆胰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复杂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笔者中心将精确内镜技术精准外科相结合用于临床复杂胆胰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普通外科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精准外科 内窥镜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1日因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患者30例。采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进行远程超声(远程操作组)及常规超声检查(床旁操作组),对比分析2组检查时间及诊断结果;2组患者留存的超声图像质量由另一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检查时间及图像评分的差异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2种检查方式共检出32例阳性结果,消化系统疾病21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2例。远程操作组和床旁操作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86.67% vs 93.94%;(4.39±0.30)分vs (4.45±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173;t=-1.614,P=0.108)。2组检查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61,P<0.001)。远程操作组检查时间较床旁操作组长[(25.91±4.80)min vs (11.29±2.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37,P<0.001)。结论虽然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检查时间较长,但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常规超声检查相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中能部分替代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远程超声机器人 5G 远程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昌平区146名新生儿全程接种10 μg重组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5年后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选用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和5年后分别采集静脉血,用同样方法检测,计算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儿童感染率为0,5年抗-HBs(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为79.45%,GMT为37.41 mIU/mL,5年抗-HBs水平与初免抗-HBs水平呈正相关(r=0.40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5年抗-HBs抗体阳性率呈初免高应答儿童高于中低应答儿童(OR=2.24,95%CI:1.07~4.65)、出生6个月时能坐稳儿童高于不能坐稳者(OR=3.10,95%CI:1.19~8.09)。结论新生儿接种10 μg重组HepB 5年后抗-HBs依然有较高水平。

  • 标签: 乙肝疫苗 新生儿 抗体 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