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回顾性影像学研究用于评估具有Laser-Lok颈部细微结构(8μm和12μm凹槽)的种植体临床疗效。结缔组织纤维对位于种植体颈部的Laser—Lok显微结构会产生物理附着.这种物理附着已被人体组织学、偏振光显微镜测试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所证实。本文对49颗种植体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修复后2年.颈部将会有0.44mm的骨吸收.修复后3年,骨吸收则达到046mm。所有的骨吸收仅限于种植体颈部领口.没有累及到种植体体部的螺纹处。研究者采用影像学评估这种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先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说明了在牙种植体周围建立起结缔组织纤维的生物封闭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简介:摘要本文对30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了空腹血糖的检测,并与20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通过对300例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表明,增设者占脂肪肝的59.6%,其中已笞糖尿病患者为42名,男性27名,女性15名,占脂肪肝的16.4%。其余空腹血糖增高者,经进一步诊断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多数患者属肥胖型糖尿病(依据WHO诊断标准)。20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空腹血糖增高者仅为18名,占正常对照值9%。由此可见,脂肪肝患者由于肝脏病变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易引起糖尿病的发生,脂肪肝糖尿病的发生一般呈现相关趋势,尤其对肥胖型患者更为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可做有关肝脏功能检查,可积极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反之脂肪肝患者也要做空腹血糖等项目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出8种模式,其中HBsAb(+)+HBcAb(+)+HBeAb(+),HBsAb(+)+HBcAb(+),HBeAb(+)+HBcAb(+)和HBcAb(+)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均为0。其他四种模式HBV-DNA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sAg(+)+HBcAb(+)和HBeAb(+)+HBsAg(+)+HBcAb(+)。HBV-DNA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eAb(+)+HBsAg(+)+HBcAb(+)和HBsAg(+)+HBcAb(+)。结论HBV-DNA与HBV-M的HBeAg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估病情。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老年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灶范围及转归分组,另选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3)、甲状腺素(Tr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飓)、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n)和促甲状腺素(TSI-I)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吗、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皿、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玛、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4、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IT3、Fr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脑梗死好转组及预后不良组TB、F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预后不良组较好转组TB、兀j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发现男女人群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以前上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相应增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TGL水平,对血清TGL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饮食习惯和戒烟等习惯干预,以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最终提高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水平,减少冠心病发病率。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54例为观察对象,了解该群体中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的平均水平、年龄等情况。结论我市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普遍较高,医生应对血清TGL水平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高脂饮食和戒烟习惯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保持低甘油三酯水平有利于病情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本文针对反应变量是二分类、且存在层次结构的数据,给出多水平模型的建模步骤及在软件SPSS、SAS中的实现方法指引,为医学研究者处理这类数据提供参考。方法以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为例说明二分类反应变量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步骤及软件实现。结果如果两水平零模型的随机系数。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有必要拟合多水平模型。结论结合专业知识或对a皇进行检验判断有无必要考虑高水平效应。SPSS中实现要求19.0及以上版本。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初步使用者;SAS中实现建议使用Nlmixed过程语句,利用Glimmix过程语句拟合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为其设定相应参数初始值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8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比较。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均降低(P<0.05或P<0.01),TSH无明显变化(P>0.05);T3、T4随心衰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5或P<0.01);TSH在心衰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其甲状腺衰竭激素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小儿微量元素含量及免疫功能水平,研究对微量元素含量不足的健康小儿采取补充微量元素对免疫功能水平影响,研究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在小儿以毛细支气管炎为代表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中的意义。方法1、随机选取500例2岁以下的健康婴幼儿检测锌(Zn)、铁(Fe)、钙(Ca)、铜(Cu)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细胞亚群;2、从微量元素含量不足的小儿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根据微量元素锌、钙、铁缺乏情况进行相应补充,3个月后检测Zn、Fe、Ca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对比其变化情况。3、随访1年内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健康婴幼儿反复发作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结果500例小儿中,低锌32.0%;低钙26.8%;低铁24.0%;低铜4.0%;经补充微量元素后与治疗前对比,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显著提高(P<0.01),通过补充微量元素使小儿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达到正常水平后,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浓度明显升高,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CD8明显增加,提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与小儿免疫功能水平密切相关。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小儿与反复发作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微量元素含量正常小儿。讨论本地区小儿微量元素不足较普遍,低锌、低钙、低铁较为常见,低铜比例较低;微量元素含量不足可引起小儿免疫功能水平下降,是反复发作的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可改善小儿免疫功能水平,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7、14、21天CRP、D.D的水平,并将入院后第2天的CRP、D—D水平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CRP为(16.52±1.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0.96)mg/L;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D—D为(0.99±0.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3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入院后第2天,中、重度患者CRP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CRP、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R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13—13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程度及血栓情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乳管扩张症的相关性问题,为该病的预防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中,经过乳管镜、病理或临床确诊的64例乳管扩张症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门诊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依据WHO标准,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对标本的血脂、血糖、抵抗素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测量体重指数。结果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HDL-C则低于对照组,体重指数、抵抗素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观察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观察组显著提升,同时,体重指数偏高、超重者、糖耐量异常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提升可能是乳管扩张症的病因之一,为此,应注意控制饮食、积极运动,使体重指数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清抵抗素水平的降低,乳管扩张症的发病率就会随之下降,患者的治疗周期也会较以往出现较大幅度的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血清水平在临床上诊治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接诊的肾脏疾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β2微球蛋白血清水平在诊治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生化检测分析比较,观察组的β2微球蛋白血清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t=8.3709,P<0.05),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尿素氮(t=0.6375,P>0.05)和血清肌酐(t=1.0463,P>0.05)含量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对患者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PHLPP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157例胃癌原发灶和96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HLPP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1.8%和3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前CEA水平无关。PHLP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34%(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N分期、PHLPP1蛋白低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7)。结论胃癌组织中PHLPP1蛋白缺失表达可能对胃癌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PHLPP1蛋白阴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以掌握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发病的特点,了解人群免疫状况和水平,探索人群麻疹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分年龄、分地区综合分析各地采集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样本共5072人,其中4749人麻疹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93.63%。苏北、苏南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别为95.3%和95.58%,较苏中地区87.98%高,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7.29,P<0.01)。各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滴度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7.84,P<0.0001。其中,苏北地区抗体水平居首位,苏南地区居中,苏中地区相对最低。结论江苏省各地区、各年龄段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等,麻疹强化免疫对保护特定年龄段儿童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6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其中包括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TC、TG、AST、ALT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LDL-C、HDL-C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与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了解本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28例,25例出现重症早期症状患儿为一组,103例病情稳定患儿为一组,在治疗过程中检测两组儿童血NSE水平的变化。结果25例重症早期患儿入院血NSE水平平均(35.25±8.14)ng/ml;病情变化后复查血清NSE水平平均(120.25±15.14)ng/ml;症状消失后复查NSE水平平均(16.25±8.14)ng/ml。103例病情稳定患儿入院血NSE水平平均(32.25±7.56)ng/ml;复查血清NSE水平平均(26.25±8.26)ng/ml。25例出现重症早期症状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NSE升高可提示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受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采血后对血清中T3、T4、FT3、FT4及s-TSH水平进行测定,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比较,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血清内T3、F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研究组T4、FT4、s-TSH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血清内BUN及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患者肾脏损害程度及患者病程有较强提示作用,对其进行动态监测还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