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产妇均为60例,研究两种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顺产组产妇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以及阴道前壁脱垂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并不会将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与盆底肌力受损率降低,但是能够将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降低,采用这种分娩方式能够在产妇早期康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行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筛查异常的产妇100例,按照检查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回访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尿失禁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阴道顺产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后7~8周120例初产妇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顺产组,每组60例,对比观察两组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底肌力等情况。结果阴道顺产组初产妇子宫脱垂率、阴道前壁脱垂率及阴道后壁脱垂率分别为33.3%、95.0%、75.0%,剖宫产组初产妇分别为13.3%、65.0%、25.0%,剖宫产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优于阴道顺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初产妇在孕期、产后随访1个月、6个月末的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初产妇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以及深层肌力受损率分别为48.3%、30.0%,剖宫产组初产妇分别为51.7%、31.7%,两组初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于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相对于阴道顺产而言,可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可改善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10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分,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患者NIH-CPSI中疼痛或不适、排尿情况、生活质量等项目的评分分别为11.65±2.05,8.21±2.11及8.56±1.32,高于治疗后的6.24±1.15,6.50±1.43及7.65±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19%(85/106)。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或不适感,缓解排尿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住院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6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系统评价盆底脱垂程度情况;同时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PFIQ-7)评价生活质量及问卷-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价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1.67%(33/36);术后随访1年时POP-Q各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妇盆底功能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顺产组53例,剖宫产组51例,观察不同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顺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差、较差、良、优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不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为31.37%,显著高于顺产组22.64%,同时剖宫产组胆红素峰值也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高峰时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妇盆底肌力产生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剖宫产明显的增加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此产妇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术式的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术(A-TH)84例、经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L-TH)72例、经阴道筋膜外子宫切除术(V-TH)4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检查、PFDI-20评分。结果L-TH组发生盆底肌疲劳异常和盆底综合肌力异常人数少于A-TH和V-TH组(P<0.05),其余两组对比无差异;三组患者盆底动态压力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异常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PFDI-20总分对比差异明显,L-TH组总分较其余两组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肌疲劳异常和盆底综合肌力异常能进行有效的缓解,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结构、形态及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1。这些问题轻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漏尿的困扰,严重时可造成日常活动受限、性生活受影响,甚至因脱垂器官的长期外露而磨损、糜烂甚至癌变。PFD现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已婚女性中发病率很高2,而且逐年上升3。PFD病因较为复杂,分娩是其独立首位因素4。三维超声检查是评价PFD严重程度的简单、客观方法,不仅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而且还能从形态和功能方面为女性PF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直观的影像学证据。本文就PFD的影像解剖基础及三维超声在PFD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株洲市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促进我地区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株洲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医生协助下完成调查问卷,常规手检。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共计收回调查问卷2037份,实际有效资料1993份。1993例中1387例患有PFD,患病率69.59%,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339例,患病率67.19%;压力性尿失禁(SUI)682例,患病率34.22%,粪失禁22人(1.10%)。年龄高、体重过重、患有便秘、咳嗽、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膨出为SUI的危险因素;年龄高、患有便秘、多次妊娠、阴道分娩、尿失禁为POP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我市女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提倡计划生育、加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锻炼,适度体力劳动,积极防治便秘、咳嗽等慢性病,加强孕妇学校学习及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PFD的公众认知度和就诊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株洲市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促进我地区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株洲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医生协助下完成调查问卷,常规手检。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共计收回调查问卷2037份,实际有效资料1993份。1993例中1387例患有PFD,患病率69.59%,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339例,患病率67.19%;压力性尿失禁(SUI)682例,患病率34.22%,粪失禁22人(1.10%)。年龄高、体重过重、患有便秘、咳嗽、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膨出为SUI的危险因素;年龄高、患有便秘、多次妊娠、阴道分娩、尿失禁为POP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我市女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提倡计划生育、加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锻炼,适度体力劳动,积极防治便秘、咳嗽等慢性病,加强孕妇学校学习及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PFD的公众认知度和就诊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把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全子宫切除术),每组患者例数均为50例,分析两组患者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对他们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地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子宫切除术均能够有效移q除患者体内的肿瘤,但是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小,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盆地功能障碍的概率较低,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之间收治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无痛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对比两组盆底组织功能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胎儿体重、Apgar评分、产时出血、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等观察指标结果,以及分娩6周后,后基线、附受meanA、持续meanA、快速MaxA和前基线等盆底肌表面肌点位值观察指标结果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整体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会阴超声了解产后妇女盆底解剖学及功能学改变、盆底功能诊断仪了解其盆底肌力改变,以达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高危人群早筛查、早发现、早期干预的目的,降低产后SUI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产后42天恶露干净的产妇进行压力性尿失禁调查问卷、超声检查、POP-Q评分、盆底肌肌力检测及盆底功能筛查,筛查出无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盆底综合肌力3级以下、超声提示以下2项指标中任意1项符合者A.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120°;B.膀胱颈移动度>1cm。将筛查出的对象随机分三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康复锻炼,治疗组1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1疗程,配合凯格尔运动+家庭康复器训练3个月,治疗组2指导凯格尔运动+家庭康复器训练3个月。A.调查产后半年、一年各组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几率,了解三种处理方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作用。B.复测产后一年各组盆底综合肌力和超声指标,客观、量化地评价三种处理方案对盆底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结果1.产后6个月,治疗组1和治疗组2均表现为盆底肌力改善、膀胱移动度和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减小,且治疗组1效果优于治疗组2。2.产后1年,治疗组1和治疗组2盆底肌力均大于对照组,膀胱颈移动度和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均小于对照组,SUI发病率均小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