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十七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朝廷多次征聘他为官,他都予以拒绝,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故有“夏峰先生”之称,其文集也以《夏峰集》命名。他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当时讲学活动最盛的有三大支。在东南,黄宗羲在浙东证人书院讲学;在西北,李颙在关中书院讲学;在中原,孙奇逢在苏门山百泉书院讲学。孙奇逢、黄宗羲、李顒被学人尊为清初“三大儒”,而其中又以孙奇逢的辈份最高,声名最大。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经勇敢地参加反对魏忠贤阉党和抵抗清军侵扰的斗争,因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誉。梁启超曾经这样称赞孙奇逢:“他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的尊严,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对于孙奇逢的学术思想笔者曾撰有论文,这里仅着重对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简介: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于1938年12月中旬到达重庆,出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那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同时在两个区域内进行:一是建立了民主政权,拥有自己武装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二是国民党政权直接控制的区域,即国统区。党在这个区域面临着比敌后抗日根据地更为复杂、恶劣的斗争环境。周恩来是我党在这个区域中开展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率领南方局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领导整个国统区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不朽的历史贡献。南方局时期(1939年1月~1946年5月)是周恩来革命生涯中最为光辉的篇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南方局时期周恩来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