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并简单分析造成结果的成因,为正确检测乙肝提供帮助。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假阴性或假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成因。结果96例病例中,假阴性为49例,假阳性47例,分析具体成因中,其中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与检验的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实验室检验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与抑制,进而保障实验室检验的效果,综合推动乙肝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基础。
简介:近几年,对"知假买假"者索赔,有的地方法院予以支持,有的地方法院则不予支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中的有关"消费者"基本法律特征的规定,使人们对"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产生歧义.所以,应尽快修改,以明确"消费者"的身份."知假买假"者作为"消费者"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卖假"者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支持"知假买假"者索赔可以刺激和鼓励广大消费者与不法销售者作斗争,制裁和惩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人,从而有效地遏制生产、售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通过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最终还可以起到净化市场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乙型肝炎临床检验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汇总其检查结果,统计其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率,并分析出现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共有 16例患者出现假性结果,发生率为 16%,其中 6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6%, 10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10%。导致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有:①检验方法,占比 18.75%;②试剂,占比 31.25%;③实验室操作,占比 43.75%;④其他,占比 6.25%。其中实验室操作为主要原因,其占比高于试剂、检验方法等原因。结论: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均可引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进行乙肝检验时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导致乙型肝炎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为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正确性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统计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中,共有17份出现错误,其中假阴性结果10份,假阳性结果7份;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①试剂原因(7份/41.17%);②实验室操作因素(5/29.40%);③其他原因(3例/17.67%);④检验方法(2份/11.76%)。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临床医师、实验室医师、以及乙型肝炎检验试剂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肠内营养治疗联合营养会诊是否可以降低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验证"无饿医院"建设对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获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纳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sease 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GB23的出院病例共239例。按照肠内营养联合营养会诊、单纯肠内营养治疗和无肠内营养治疗,将患者分为联合组(21例)、单纯组(38例)、对照组(180例),分析营养治疗对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组的住院费用为(107 279.71±48 735.205)元,较对照组减少13.41%,联合组为(88 255.95±24 412.532)元,较单纯组减少17.7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1,P=0.013),单纯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住院费用15 793元,肠内营养治疗联合营养会诊可降低住院费用33 631元(F=6.141,P=0.00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89,P<0.001),单纯肠内营养治疗可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75%(OR=0.25),肠内营养治疗联合营养会诊可将并发症的风险降低96%(OR=0.04)。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4,P=0.134)。结论营养会诊及规范的营养治疗对于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可从"无饿医院"管理模式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