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68.3%(26/38),胸壁复发占21.1%(8/38),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21.1%(8/38),肺转移占18.4%(7/38),手术后非正规治疗后复发占44.7%(17/38),Ⅱ期复发占57.8%(22/38),ER,PR均阳性或其中之一阳性者和ER,PR均阴性者,其2年内复发比例分别为53.3%(8/15)和84.6%(11/13)。结论重视乳腺癌随访,加强各级医生培训,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无瘤观念,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和治疗复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并分析首次手术后滤过泡的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26例32眼复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眼压随访3个月时的眼压全部控制在10-14mmHg(1kPa=7.5mmHg);随访6个月时,眼压控制在10~18mmHg者23眼,18-22mmHg者6例;随访12个月时,眼压控制在10~20mmHg者21眼,21-28mmHg者8例.手术并发症术中前房出血2眼,3~5d后吸收,术后发生浅前房10眼,5~10d恢复正常,虹膜炎性反应8眼,低眼压引起脉络膜脱离1眼,随着眼压的升高恢复正常。结论复发性青光眼依据滤过泡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能较好地控制眼压,保存患者的视功能。
简介: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化疗不合理等原因,脊柱结核术后仍有1.28%~25.00%的复发率,需要二次治疗[3-4]。针对脊柱结核术后病情复杂多变的现状,建立个体化的复治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复发原因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第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细胞中黏液成分将患者分为A组(黏液成分〉90%的单纯型黏液癌组,n=54)、B组(黏液成分为50%~90%的主要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23)、C组(黏液成分〈50%的部分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6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31)和未复发组(n=107),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黏液癌分型的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月经状态、肿瘤中含黏液癌成分比例、分子分型、TNM分期、HER-2表达及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与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有定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0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黏液成分比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存在差异,肿瘤直径≥30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以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使用SPS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各种临床风险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7—83岁(中位年龄41岁),良性40例,交界性24例,恶性2例。局部复发15例,其中12例复发发生于区段切除术。在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组织学等级的叶状肿瘤患者之间,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为保护因素(RR=0.151),扩大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者的复发风险较区段切除术者下降至66/1000和53/1000;组织学等级为危险因素(RR=5.803),恶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别为良性肿瘤者的12.26倍和4.37倍。结论恶性程度高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影响预后。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选择切除范围扩大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2=7.081,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2=7.399,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t=-3.286,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2=5.065,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t=-2.417,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9/L比(11.5±4.5)×109/L,t=-1.190,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t=2.069,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2=4.808,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2=10.8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因素,为临床诊治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永兴县1989—2009年期间县人民医院、县CDC就诊、报告的高龄残存远期复发疟疾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兴县近20年期间,共发现9例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在57-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1岁。9例病例从感染初发至最后复发时间为39-54年之间,平均为49年。结论高龄残存远期复发间日疟,属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少见类型,未见报道。病例资料显示,部分未经抗疟规范治疗及漏治的高龄间日疟患者,在长达十几及数十年之久仍可出现远期复发,临床应予重视,避免漏诊;在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其防治策略应以防止输入性的传染源和当地残存复发病例引起的传播为重点,规范抗疟治疗,加强监测,防止残存病例引起的新的传播。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6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5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9例,局部复发率为7.7%(49/635),其中3年内复发34例,占69.3%(34/49)。总复发率7.7%。年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双阴性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有影响。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