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部引流管及颅内压监测探头固定装置在降低头部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后置有头部引流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医生常规手术缝合及绷带帽状包扎法固定头部引流管。观察组在医生常规手术缝合及绷带帽状包扎法固定的基础上,采用设计的头部引流管及颅内压监测探头固定装置对头部引流管进行二次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头部引流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引流管及颅内压监测探头固定装置可降低头部引流管相关并发症,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16排移动CT在救护车运载条件下进行头部扫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陆军某部训练基地的志愿者健康官兵95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77人),救护车在停止行驶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Ⅱ组(11人),救护车在行驶状态下进行头部扫描;Ⅲ组(7人),设置电磁波干扰环境。分析对比3组受检者在不同状态下,移动CT扫描成像质量、运动伪影、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情况。结果骨窗成像:3组受检者颅骨、眼眶、鼻蝶窦等成像清晰。脑组织窗成像:3组受检者均可清晰显示眼球、视神经、脑干、脑皮质及脑白质等结构,但颅底部分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其中Ⅰ组16.88%(13/77)受检者有较轻微的线状运动伪影,Ⅱ组81.82%(9/11)受检者有较明显的运动伪影;Ⅲ组14.29%(1/7)受检者有轻微线状运动伪影。经χ2检验,Ⅰ组、Ⅲ组分别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5、7.901,均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05)。在电磁干扰状态下,移动CT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3组辐射剂量CTDIvol均为36.27 mGy。结论16排移动CT在救护车行驶及电磁干扰状态下扫描成像稳定安全,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青少年胰头部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特点和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因胰头部肿瘤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年龄<28岁的15例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20岁(范围:11~27岁),体重指数(19.8±2.3)kg/m2(范围:17.3~21.6 kg/m2)。结果12例患者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9例,机器人手术3例;1例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结肠肝曲切除术;2例接受机器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胰胃吻合。手术时间(269.0±65.1)min(范围:150~410 min),术中出血量(135.6±52.7)ml(范围:50~400 ml)。围手术期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胰腺生化漏1例,胆瘘1例,胃肠吻合口出血及肠粘连梗阻1例,乳糜漏1例,切口感染1例,肝损伤1例。中位住院时间为13 d(范围:9~22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胰腺囊性纤维瘤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尤因肉瘤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范围:2~75个月),尤因肉瘤患者无瘤生存43个月,术后6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3例发生远期胆道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胰头部肿瘤多为良性,适合微创手术,应尽量争取行保留功能的术式。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要求高,要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及沟通交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并分析影响医源性的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住院的新生婴儿456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婴儿入院、住院3 d、住院1 w的节点判断转向偏好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的因素。结果新生婴儿中,住院婴儿存在较高的头部转向偏好出现率,且更倾向于向右转向;早产与否、喂奶方式、日龄、辅助通气与否、入住新生婴儿重症监护室(NICU)与否等都会影响婴儿头部转向偏好。结论环境、喂养方式、日龄、有创管道等都会影响新生婴儿头部转向发生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降低婴儿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
简介:目的:阐明头圈在小儿手术中预防负极回路垫对小儿头部灼伤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外科2h以上全麻手术100例,年龄0-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头部垫头圈与小儿负极回路垫绝缘;实验组不做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观察小儿头枕部皮肤有无灼伤.结果:实验组小儿灼伤例数达10例,灼伤率达20%,其中重度灼伤1例.对照组无灼伤.讨论:在手术过程中,电刀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儿局部面积小,导致负极板的黏贴难度大,所以临床小儿外科手术多用负极回路垫作为电刀负极回路.小儿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负极垫收集电流始终产生热能,以及小儿头枕部接触面积小,肌肉菲薄且摩擦力大,常有术后导致小儿头枕部灼伤.故我们在术前预防性放置患儿头圈将枕部悬空,与负极垫绝缘隔离.根据实验观察,放置头圈后患儿头枕部灼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小儿外科术前预防性放置头圈,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者对预防患儿术后头枕部灼伤有明显作用,应做为小儿外科术前常规准备.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头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方法设计个性化的微型扩张器,可以将其埋置在大鼠(SD大鼠28只,雄性,8~10周龄,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头皮下,实验动物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扩张组和假扩组,实验组定期将生理盐水注入扩张器,对大鼠头部皮肤进行充分扩张;假扩组在大鼠头皮下埋置硅胶膜,不进行扩张。术后定期收集皮肤样品,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等组织学检测,分析观察结果,包括表皮和真皮厚度、胶原纤维排列等,并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随着扩张装置的注水扩张,大鼠头皮被充分扩张,面积显著增大。假扩组表皮厚度为(54.16±9.48) μm,扩张组表皮厚度增加[(73.33±10.96) μm,t=2.957,P<0.05],而扩张组真皮厚度变薄[(394.00±51.38) μm],对照组真皮厚度为(732.00±54.03) μm (t=10.1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扩张皮肤胶原束排列更紧凑,组织间隙更小。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扩张皮肤部分胶原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核膜皱褶增多,细胞器数量增多。结论设计了一种微型扩张器,可埋置在大鼠头皮下,解决了大鼠扩张效率低、不稳定的问题,可用于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机制和探索新的提高扩张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