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TOX),单纯疱疹病毒(HSV)对围产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致畸作用。方法:对128例孕25-41周围产期死胎,死产,早产胎儿采用尸体解决观察各脏器发育以及感染所致畸形改变。PCR检测CMV,TOX,HSV三种病原体在肺,肝、肾,脾,脑,胎盘、肠脏器感染发生率。结果:CMV感染56.25%(72/128),弓形体13.28%(17/128),单纯疱疹病毒12.50%(16/128),CMV与TOX共同感染8.59%(11/128),CMV与HSV共同感染3.91%(5/128),TOX与HSV共同感染1.56%(2/128),CMV与TOX,HSV共届感染2.34%(3/128),128例尸体解决中发现畸形27例占尸体解剖总数21.09%,对照组100例胎盘三种病原体检测阴性,结论:CMV是死胎,先天畸形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并且感染为多器官性,HSV也表现出多脏器感染,是造成胎儿死亡的原因之一,TOX主要感染胎盘和脑。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简介:摘要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宿主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病,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弓形虫有亲神经性(neurtripic),脑组织是共性出包囊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弓形虫感染对脑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研究弓形虫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在脑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其在宿主脑内的分布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例1,男,5岁,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3 d,发热7 d”入院。入院后反复发热,并逐渐出现精神症状,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多发病灶,脑脊液及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高弓形虫序列,未能及时治疗,疾病进展死亡。例2,男,9岁,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发热4 d”入院,入院后反复发热,偶伴头痛,血液及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高弓形虫序列,脑脊液弓形虫PCR阳性。经及时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及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随访1年,复查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病灶逐渐缩小。
简介:目的对国际弓形虫(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出国际弓形虫(病)研究中最活跃的合作网络与机构等。方法利用可视化信息分析工具CiteSpaceⅡ对2006-2010年间WebOfScience中SCI—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国际弓形虫(病)研究论文发表机构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研究机构共现图谱。结果以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圣保罗大学为主的国际合作团体和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主的美国国内高校合作团体构成国际上弓形虫(病)研究最重要的两个合作网络;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日本带广畜产大学的发文数为亚洲之最,我国发文最高的机构是华南农业大学;弓形虫(病)研究机构合作中心位于美洲,欧洲以法国最活跃,亚洲则以日本为首。结论利用可视化信息分析CiteSpaceⅡ能快速、直观、生动地得到国际上近几年最活跃的弓形虫(病)研究合作网络、机构,该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弓形虫(病)研究的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摘要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病死率高,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像诊断在其早期确诊及后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规范应用影像技术、正确认识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至关重要。尽管艾滋病脑弓形虫病的影像表现多样,但仍具有其特征性表现,目前艾滋病相关脑弓形虫病的影像诊断缺乏统一共识。本共识基于当前最新研究证据,结合询证医学证据分级系统的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综合考虑临床实际及专科医师经验,形成最终的影像诊断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形成最佳决策方案,有效提升早期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综合治疗。
简介: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评价主动脉弓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胸部联合256CTA检查的240例无重要血管性疾病、无局部占位性疾病的受检者图像,其中男性147例、女性93例,年龄44岁~71岁,平均年龄51.8岁。应用CTN量软件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并进行分型。结果:240例患者中I型116例(占48.33%)、Ⅱ型80例(占33.33%)、Ⅲ型44例(占18.33%)。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发现32例青年组(≤45岁)中,I型24例(占75%)、Ⅱ型8例(占25%)、Ⅲ型无;104例中年组(46~59岁)中,I型60例(占57.69%)、Ⅱ型40例(占38.46%)、Ⅲ型4例(占3.84%);104例老年组(≥60岁)中,I型32例(占30.76%)、Ⅱ型32例(占30.76%)、Ⅲ型40例(占38.46%)。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弓形态学判断准确,某些疾病介入术前进行MSCTA检查获取主动脉弓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神经放射介入医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6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妇产科收治的 72 例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 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在 术中两组患者 分别进行常规止血与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止血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为 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特点,值得进行大力的 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