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慈善事业生态系统中存在部分慈善异化现象。慈善异化是对慈善本真状态的偏离与违背,分化出其对立面,并成为奴役和支配本真慈善的外在异己力量,最后通过扬弃促使慈善本真状态回归。它主要包括自我异化与交往异化,其表现形态多样,原因复杂,但主要是由权力贪欲、财富贪欲与声誉贪欲所导致的。慈善异化需理性审视,一方面它是慈善事业自身发展的否定形式,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它容易导致慈善陷入“塔西佗陷阱”,需加以防范。因此,我们应运用“利益制衡欲望”原理,正确认识慈善的价值,协调慈善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推动慈善伦理制度化与慈善制度伦理化的双向运行,积极扬弃慈善异化,推动慈善本质回归。
简介:本文旨在从政治信任类型、政治信任稳定性、政治信任来源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样态,以期从一个侧面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理论论争。为此,以期望和风险为核心理论视角,以东亚民主化调查中关于中国大陆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要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于政治体系执政能力的信任要高于其为民执政意愿与品质的信任,存在着"中央-地方"与"能力-意愿"双重差序信任格局;当代中国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更多倚重于政治体系的过往声誉与当下的表现,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对政治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的判断,公众的政治信任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因为社会事件和思想风潮而出现波动;在政治信任来源方面,公众对政治体系治理绩效的感知和儒家文化传统会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但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度更大,是公众政治信任的主要来源。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界对政治信任的粗线条或"省略式"测量是造成政治信任水平测量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