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性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简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与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5].
简介:摘要探讨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影像学为胃粘膜下及胃壁肿块,境界欠清;病理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位于胃壁肌层呈侵袭性生长,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明显坏死及核分裂像;表达SMA、Vimentin、Calponin等标记。结论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间叶性肿瘤,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确诊依靠大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加密切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找出合适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1年~2012.12年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并与同期进行治疗的108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过一系列的回顾性分析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的主要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肿瘤的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癌,占84.62%;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组织中的砂粒体和钙化之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占53.85%,两者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并半数以上含有砂粒体。必须要对该疾病患者做好早期的诊断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病理特点。结果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发于胃窦部以及胃贲门。包括30例神经内分泌瘤(NET)、17例神经内分泌癌(NEC)、5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2例患者均全部通过手术治疗,随访2年,其中NET局部复发3例10.0%(3/30),远处转移4例13.3%(4/30);17例NEC远处转移12例70.6%(12/17);5例MANCE远处转移4例80.0%(4/5)。结论由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不同,其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也各不相同,NET属于早期病变,治疗后恢复效果较好,而NEC以及MANCE属于恶性肿瘤,预后情况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了解甲状腺患者术后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120例,分别观察和对照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病人采取精细优质护理,能够使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