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择出较好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开展,取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双色球分组法为标准分成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后对组间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护理价值得以体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机体疼痛感明显缓解,同时本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87%,相较对照组各数据,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护理干预方案对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感,且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患者接受度、认可度较高,故建议推广、实践。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胸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1. 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3. 提出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反思和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同时,收集并分析几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从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以优化围手术期管理为目标,通过采用一系列经过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护理模式。其核心原则包括:术前宣教、优化  方式、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早期进食和活动、预防并发症等。通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减轻: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能够更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2. 恢复加快: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康复质量提高。3. 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明显提高,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胸外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胸外科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治疗的94例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而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47%,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胸外科围术期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外科 围术期 护理安全管理
  • 作者: 刘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510402197803155521四川攀枝花)【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1-01胸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肢体功能恢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降低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死亡率,推动患者各个系统器官功能恢复和保证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1胸外科术后护理方法第一,术后床上运动。在患者麻醉还没有清醒之前,使用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位置。护理人员强化患者被动性活动以及上肢各个关节的活动、下肢按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加需要加强下肢被动性锻炼,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第二,病人麻醉清醒以及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取坐位以及半卧位,这种体位有助于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首先,这种体位可以降低膈肌,加强胸腔的容量,扩张肺部,有助于交换气体,同时方便咳痰、咳嗽。其次,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肺淤血的产生,有助于心脏排血,有效的改善循环。最后,有助于纵膈内以及胸腔积液、积血引流,有助于提升胸腔内部引流装置引流的有效性,更加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第三,鼓励并且帮助患者深呼吸,从而更加有效的咳嗽排痰。利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血管的形式,也可以站到患者的健侧,有效叩击患者背部,双手扶住患者胸壁,并且对患者切口进行轻压,支撑肋骨,叮嘱患者轻咳几声,使得痰液松动,然后深吸气,使得胸廓振动,最终咳出浓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感,提升咳痰效果。护理人员在叩击患者的背部时需要注意,一手按压胸部切口,一手五指并拢弯曲为勺状,有效的避开胸部的切口位置,轻轻的叩击背部,从外到里,从下到上,振动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咳出。痰液过于黏稠而无法咳出的患者,可以进行雾化吸入,使得痰液不断稀释,最终咳出痰液,有效的预防肺不张以及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第四,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有效的改善肺部循环功能。首先,按照患者的病情,协助、鼓励患者慢慢下床活动,最初阶段患者可以坐到床边,两条腿保持自然下垂,慢慢的扶床站立,在室内以及室外活动。病人下床不会受到胸腔引流装置的影响,因此患者可以坐到椅子上,还可以四处的走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下床活动的时候要将引流装置进行妥善固定,引流瓶的位置要比膝关节低,同时要保持密封状态。其次,早期活动要逐次实施,慢慢的增加活动量。锻炼之前,可以适当的采用镇痛药物,有效降低疼痛。运动量要适中,以不引发疼痛以及疲倦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胸外科患者多管道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心胸外科住院患者10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74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后出现管道堵塞3例,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管道堵塞10例,感染3例,未发生气胸及其他并发症。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患者病情严重及发展情况复杂,在护理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针对性的多管道安全管理护理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充分的认识,合理利用,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心胸外科 多管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国内食管癌发病人数占世界一半以上,给胸外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功能基因组"、"大数据"、"精准医疗"、"学科交叉"等概念的出现,给基础科研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胸外科医师应把握时代脉络,抓住机会,在开拓基础研究新局面、促进临床转化、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为胸外科发展添砖加瓦。

  • 标签: 胸外科 基础研究 胸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胸外科疾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严格按照随机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将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3.67±5.62)、(34.68±4.63),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53.27±7.81)、(52.49±6.7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43%,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满意度。

  • 标签: 胸外科疾病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老年人由于年龄特点,重要的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胸外科手术往往又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较强的压力和刺激,有计划的术前护理是增强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人,术前的护理重点在于建立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同时尽可能的使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胸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手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9—2010年对20例手术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并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科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胸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施有效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经过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后,有45例(71.43%)经过护理后显效,有15例(23.80%)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效,只有3例(4.77%)无效,其护理后疾病的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5.23%。此外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方面,只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率为3.28%。结论对胸外科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极大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因此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该病的临床护理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胸外科 临床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血胸出血原因,探讨手术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2例术后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处理措施,观察临床处理效果。结果小量血胸者5例,中等量血胸者15例,大量血胸者2例;二次开胸手术平均时间为(2.9±0.2)小时;20例手术止血效果良好,1例经三次手术后恢复,1例因血压降低、心律失常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术后血胸是普胸外科严重的并发症,因及时查明原因,给予个体化手术止血措施,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普胸外科 术后出血 手术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 标签: 暴露疗法 手术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胸外科手术效果也在进一步提升。本文即是对胸外科微创诊疗新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了胸腔镜应用的历史,并以肺癌为例介绍了两种微创治疗方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胸外科 微创诊疗 新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移植免疫是宿主对移植物和移植物对宿主的排斥反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体液介导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是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环节。在胸心外科器官移植中,主要为心脏、肺或心肺联合移植和瓣膜移植。1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1.1超急性排斥指移植器官建立血液循环后数分钟内发生,移植器官功能丧失,为受体内已存在抗同种移植物的抗体所致,此种排斥反应用敏感的交叉配型方法多可避免。

  • 标签: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免疫 心脏移植 心胸外科 冷冻保存 肺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护理干预对这些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全年在我院进行住院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这102例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人,对于对照组而言,采用一般性的常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而言,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进行如健康教育、呼吸康复训练以及术后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肺功能、呼吸系统并发症等相关项目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护理干预之后,呼吸状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护理有效率为96.08%,而对照组为72.5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的手术患者而言,对其进行术后的正确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还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使患者健康出院、正常生活。

  • 标签: 心胸外科 手术护理 配合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心胸外科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知识零散、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临床气息,体会该课程与临床工作的重要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心胸外科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训练医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心胸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分类号]G642.45[文献标识码]A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一)直观、形象、生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形式。医学院校也逐渐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诸如板书、挂图、实物、幻灯等)转换成多媒体教学模式[1],其突出的优点是形式丰富,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直观、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对于穿插其中的视频、图像、动画、CT片等。学生往往印象深刻,有利于对疾病的理解,使学生能在更加接近临床的基础上记忆和掌握。(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形式多样化。……

  • 标签: 多媒体教学心胸外科 心胸外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