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α/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α/β=5的中位EQD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疾病控制率13/13,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局部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加速器日质控(QC)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使用晨检仪的QC过程进行评估。方法加速器、晨检仪校准后分别收集由技师、物理师摆位的100组、30组QC数据,设备第2次校准后再次收集技师摆位的QC数据100组,分析两次校准后技师摆位数据(各100组)的归一化信噪比的变化规律。使用由技师和物理师摆位的QC数据(各30组)绘制控制图,比较中心线位置和上下控制线范围的不同。计算由技师、物理师摆位的3个组日QC的过程能力指数。结果两次校准的技师摆位数据归一化信噪比均为前6周变化较大,6~8周后趋于稳定,8周后逐渐变小。物理师摆位的QC数据在输出量一致性方面,上下控制线范围更窄;在平坦度、对称性方面,中心线更接近目标值0。对输出量一致性、平坦度方面,3个组日QC的过程能力指数均满足≥1要求;对称性Transverse方向均不满足。结论应采用30~40个数据点绘制加速器日QC过程的控制图。QC过程应由相对固定且较少的QC人员完成,检测项目也应设置更适合的容差。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G119报告中的测试例对联影公司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URT计划系统FF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主要研究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剂量目标、点剂量和剂量分布计算准确性。测试模体采用AAPM TG119号报告测试例模体,主要包括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形靶区(简单)等。使用指形电离室和胶片,在URT计划系统(临床实验版本)和URT-Linac 506C加速器上分别优化计算和测量剂量,并分析计划剂量和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结果URT计划系统中的4个测试案例的计划剂量目标均满足TG119标准要求。对于不同案例点剂量验证,IMRT计划最大误差为2.62%,VMAT计划最大误差为3.90%,均满足TG119报告中点剂量误差小于4.5%的要求。复合剂量分布胶片测量结果的γ通过率IMRT计划均>97.50%,VMAT计划均>93.27%。结论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URTT放疗计划系统FF计算模型性能试验结果均达到TG119报告验证标准。
简介:摘要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已成为重要的放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加速器机械性能的不断提高,基于加速器的SBRT应用逐渐兴起。本文从历史沿革、加速器构造技术进展、放射物理、临床应用方面阐述近年来基于加速器的SBRT进展,以期为基于加速器的SBRT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