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2011年7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本次华北暴雨的模拟比较成功,基本反映出了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分布特点。利用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本次华北地区的降水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指出,湿热力平流参数纬向平均的垂直剖面图上,湿热力平流参数的高值区及大值中心与地面的强降水雨区对应得较好,其梯度大小及向上延伸高度均可以定性地指示降水的强弱;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地面6h强降水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在示踪弱降水区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大值中心并不与强降水中心完全重叠,而是其梯度大值区与降水中心相对应;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6h累积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相似,并且其变化趋势能反映降水的发展和消弱。
简介:1背景介绍2014年9月23日至2015年3月22日,中国气象局(CMA)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IAM)研究员李耀辉博士执行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8次会议(JWG-18)项目,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访问工作6个月。在JWG-18确定的新增合作项目中,气候与季风工作组1.2条国际干旱平台(IDD)中提出的合作,建立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GlobalDroughtInfor-mationSystem);CPC将在干旱监测、预报和影响研究方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开展合作,并在中美两国的试点研究地区建立近实时监测和预报;中美两国将率先成为全球干旱信息系统的两个试点区域中心;CPC将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合作,建立一个近实时干旱监测预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