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列菲伏尔是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现代性理论不仅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现代思想,而且针对20世纪资本主义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城市与空间问题,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现代通过"空间的生产"对社会的城市化改造和日常生活的殖民,其指认独特,见地深刻,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幸存的秘密大有启发。

  • 标签: 城市现代性 空间的生产 列菲伏尔
  • 简介:毛泽东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并积极做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工作,使他们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决裂,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条件。二是在遵义会议上深刻分析和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和拥护,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是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掌握战争主动权,四渡赤水,取得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而毛泽东对遵义会议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将铭刻在中国革命不朽的丰碑上,永垂青史。

  • 标签: 毛泽东 遵义会议 历史贡献
  • 简介:邓小平在政治实践中非常重视保持党的先进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所谓党的先进就是指一个政党在指导思想、工作路线、组织队伍、作风建设、领导制度和借鉴外国政党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也指一个政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所起作用和性质。

  • 标签: 保持党的先进性 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党的先进性建设 社会历史发展 政治实践
  • 简介:在文化间研究中,我们与其要了解他者文化,毋宁说要革新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并面临建立新的概念语汇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表达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回避普遍方法的跨文化研究环境中,我们必须提出并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来说,分享经验首先是美学经验可能吗?是否有普遍形式的美的经验?是由于超个体意识呢,还是由于我们的大脑结构,我们才有可能分享经验?我们经验中的普遍性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吗?

  • 标签: 跨文化性 文化间性 美学经验 普遍性
  • 简介:晚清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远不同于传统中国。与传统的天下论、君主论、循环论正好相对,晚清时期万国论、宪政论、进化论影响广泛而深入。晚清时期三股重要政治力量中,清政府统治者、太平天国起义军均缺乏宏阔的世界眼光、敏锐的时代意识,在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方面乏善可陈,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比较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比较有文化创新意识,比较有文化自觉,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对于一个政权而言,文化创新、文化自觉都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文化自觉 晚清时期 政局变动 文化创新意识 传统中国 世界眼光
  • 简介:<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说,可持续已经成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种发展观.然而,如果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伦理思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说,可持续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是人类在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转型期中的价值的基础.

  • 标签: 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 制度文明 文明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何谓合法?关于这个问题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对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很多的论述。在这里笔者十分推崇美国政治学家S·M·李普塞特的观点。他认为,“合法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在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换言之,合法就是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 标签: 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 社会结构 三个代表
  • 简介: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校园网络;紧紧把握对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的引领;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生动力。

  • 标签: 高等学校 意识形态 现实性路径
  • 简介: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ideologischer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 标签: 意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文学本质
  • 简介:重新阐发阿尔都塞的理论体系,需要对阿尔都塞的四个常识判断——'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者吗?''阿尔都塞思想是反历史的吗?''何为唯物辩证法?''多元决定论是多元论吗?'进行再思考。阿尔都塞着意于提出一种'断裂',为理论实践和现实的政治运行敞开一个可能的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对阿尔都塞的判定需要跳出(后)结构主义的解释框架。断裂以及由断裂迸发出的能动,构筑出了开放的、处于永久发展中的历史,这是阿尔都塞所肯定的历史原则。唯物辩证法中的辩证法向度也只有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通过对'surdétermination'一词的重译,进一步指出阿尔都塞是以非确定的主导思想保卫马克思思想的合法,其理论体系为整个当代哲学带来颠覆的阐释倾向。

  • 标签: 断裂 唯物辩证法 surdétermination 政治实践
  • 简介:在现代的发生方式上,中英呈现出继发性与原发性的差异。审美现代,是现代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现代与社会现代之间、自律与他律之间,这两层张力结构在中英均有体现。从精英到大众,提供了中英审美现代的一种对看方式。

  • 标签: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发生方式 张力结构 大众
  • 简介:基于明确界定的“城市可持续”概念,本文在对英国部分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三种具体类型的分类:可持续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和向可持续转型城市,并进一步阐述了欧洲国家城市的这种可持续与未来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观点是,欧洲城市整体形象中“灰色的建筑”、“懒散的工作心态”、“接近零增长的经济”、“静滞的社会”和“稳态的政治”等侧面,的确包含着某些绿色文明的元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国家已经是或必定会走向激进生态主义者所设想或认可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 标签: 城市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 英国 欧洲
  • 简介:一、生态文明的内涵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文明,就其整体而言有华夏文明,局部有诸如黄河文明、半坡文明等。

  • 标签: 生态文明 自然和谐 社会发展程度 经济社会 华夏文明 黄河文明
  • 简介:"现代的命运"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视域,但他对现代性问题并非从单一维度去理解。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马克思,曾经是启蒙理性的信奉者;对于资本主义带来的普遍异化,表现出了罕见的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为克服现实的矛盾和悖谬,又重新设计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道路。生活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马克思,其现代的多元视域是紧紧围绕"资本的逻辑"而展开的。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多元 融合
  • 简介:马克思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全面叙述了这个时代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进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秘密。马克思的现代批判在资本的运动中获得理解和叙述。在这样的理解中,马克思旨在开辟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批判依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在它所蕴涵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前,都还有存在的必然和空间。故在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现状决定了我国的所有制格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一度被消除的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又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发展迅速,由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成分上升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变化。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并且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

  • 标签: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构成 入党 中国共产党 民主 江泽民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一是在普遍与特殊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不同,强调了特殊的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的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的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的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的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的普遍,强调了范例的普遍及建构的普遍。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
  • 简介:政党执政方式的合法,是大多数公民对政党执政方式的自觉认同。一个政党获取执政方式合法的基本途径,是构建一种支持该执政方式的同质文化、证明该执政方式有效的业绩和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苏共执政方式的种种弊端,最终耗尽了执政的合法,这是导致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因。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执政方式 合法性 政治学
  • 简介:在《矛盾论》中,毛泽东阐述了矛盾“普遍”的两层含义,第一是矛盾的存在具有绝对,第二是任何矛盾运动同其它矛盾运动形式相比都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即普遍和特殊。在第二层含义中,“普遍”只是一个用来阐述矛盾“特殊”的认识论的概念,这意味着毛泽东的矛盾论中蕴含着对建立在黑格尔哲学基础之上的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及其话语体系的批判。在处理矛盾的特殊性问题时,毛泽东又提出了矛盾的不平衡性理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建构了中国独特、独立的现代话语体系。毛泽东的现代话语体系中包含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和民族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毛泽东 矛盾特殊性 现代性 话语体系
  • 简介:<正>政体问题是现代的核心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的道德-实践的自我理解总体上是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展开的。这一自我理解展现为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和宪法国家的自由设计。"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合法基础,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诉求。从本质上说,后形而上学时代,除了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现代政治哲学有两大政治合法话语体

  • 标签: 哈贝马斯 现代性 激进民主 批判理论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