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周易》研究著述分类目录(十一)(台)林庆彰蛊146谭戒甫周易蛊卦义志学月刊13期页5—71994年10月147钱钟书蛊:干蛊之解管锥编第1册页16—1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8月;台北兰馨室书斋不著出版年月148王广健蛊:风下山,女惑男中华易学2卷...

  • 标签: 《周易》研究 易学 分类目录 华北日报 钱钟书 占卜术
  • 简介:摘要:海外汉学界基于特殊视角,对《周易》有很独特理解,以史华慈为例,他认为在占筮实践中,《周易》逐渐由窥测神意工具转变成了万事万物及其变动象征体系,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在变动情境中采取合理行动。《周易》思维体系背后预设是一种“相关性宇宙论”,这种宇宙论表明了人在理解和控制世界上逐步增长自信。《周易》本是为世俗成败提供启示工具,但是儒者在解释和运用《周易》时,由于只对“每种具体情境所需道德姿态感兴趣”,因之将其与儒家结合起来,并且展现了一种不同形态儒学。史华慈之所以对《周易》有这样独特解读,是立足于其特定问题意识和知识背景。对史华慈《周易》解读反思,有助于推动易学研究发展。

  • 标签: 史华慈 汉学 《周易》 占筮 相关性宇宙论
  • 简介:企业网络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问企业有序运作前提。和科层组织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结论是,企业网络中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企业网络 治理机制 关系性嵌入 专用性投资 联合制裁
  • 简介:郭雍是兼山学派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属于程门支流.郭雍秉承义理解易之风,推崇二程、张载而又自成一家.郭雍反对象数派衍生大易观点.他认为为圣人明道之书.到了春秋时期,大道不行,卜筮成为主流.为包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所作.对"道、象、数"关系,郭雍提出了自己看法.郭雍还认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郭雍父亲郭忠孝是程颐学生,郭雍作目的就是继承程颐和其父解传统,阐明圣人之道也.

  • 标签: 郭雍 以《易》明“道” 易学史
  • 简介:印顺法师对现代汉语佛学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影响,他在佛学研究方面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至今在汉语学界也是罕有匹敌。近代以来,佛教学界对他佛学观念和思想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可谓法海微波。个人以为,对印顺佛教思想解读不仅要从佛教思想内部义理与行修等方面去作开展,更需要把他佛教学思想和观念放置在近代佛教思想学术史,

  • 标签: 佛教思想 近代以来 印顺 经史 转型 知识
  • 简介:新时期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学者们在研究齐文化典籍、专题、个案同时,开始自觉地把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文化形态来研究,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齐文化学科.

  • 标签: 《齐文化发展史》 宣兆琦 古代文化 政治环境
  • 简介:在学术界畅行不衰“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该“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领域迄今仍然颇具影响力.实际上“二重证据法”既包括狭义历史学者用考古资料来补正历史文献,亦包括考古学者通过运用历史典籍来解读和印证考古发掘资料.例如:久负盛名临淄齐国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年代是春秋晚期,关于该墓墓主认定便是借助了传世历史文献.伴随着各学科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出现了“多重证据法”.“多重证据法”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合成作战,联合攻关,形成多重证据,是在新时代对“二重证据法”新发展.通过对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中殉马数量研究及骨骼等鉴定,不仅能识别这些殉马马龄并发现体质变化,甚至能够揭示出其品种来源和饲养方式及养马业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这就得通过兽医学、生物学乃至统计学等多学科介入以获得多重证据、进行全方位研究.运用由“二重证据法”发展而来“多重证据法”,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就能够深入地揭示东周时期齐文化,对东周齐文化深入探讨应该是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多学科来共同进行.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多重证据法 东周齐国殉马坑
  • 简介:以前学界运用以西释中法来研究中国哲学,已得出了很多有意义成果。不过,这种方法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挺立中国哲学主体性,为了让她在世界文明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中评西”更值得我们关注。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以西释中 世界文明 主体性
  • 简介:7月1~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召开,由国际论辩研究会主办,每4年1届,是一个横跨哲学、语言交流、心理学、法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交叉学科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400余人参加。

  • 标签: 学术 论辩 国际 阿姆斯特丹 语言交流 交叉学科
  • 简介: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解释。第一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清代以前,第二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民国以后。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虚已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全面、系统、严谨解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形式,将其中所有相关段落重新排列于作者解释系统中相关部分,并在这样系统中给其以相应注释和解释。

  • 标签: 《庄子》 哲学研究 解释系统 哲学解释 解释框架 写作方式
  • 简介: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煤矿业面临着严重矿难问题,在矿主、矿工和调查员推动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这些历经曲折才获通过法案,内容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矿区教育和煤炭称量三个方面。法案实行后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该时期煤矿业继续发展不可或缺前提。

  • 标签: 煤矿管理 煤矿安全 英国法律 19世纪英国
  • 简介:从《论语》注释史来看,关于“子在齐闻《韶》”典故,宋代讨论热点问题是孔子何以可能固滞长达三月不知肉味问题。由此问题出发,程颐认为“三月”是“音”字误,朱熹认为当增“学之”二字。程颐和朱熹之说影响巨大,门人皆附和师说。但是,和程颐同时期陈祥道反对“学之”之说。“子在齐闻《韶》”伤心说(孔子伤心于《韶》乐至齐而三月不知肉味)在宋代并未绝响,郑汝谐和蔡节是代表。宋元之际金履祥对“子在齐闻《韶》”论述最为详尽,附和朱熹之说,认同赞美说(孔子陶醉于《韶》乐之美而三月不知肉味)。

  • 标签: 《论语》 《韶》 宋代
  • 简介:《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经典。白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命运随着国运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热潮,《论语》在其中居高不下。围绕《论语》而兴起“论语学”随之悄然复兴,对《论语》研究与诵读成为风尚。不过,就“论语学”史专门研究而言,结合玄、佛思潮解读魏晋南北朝诸多《论语》注释著作,却是个公认薄弱环节。闰春新博士《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是他十多年潜心研究成果,是“论语学史”领域一部最新学术力作。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论语》 19世纪末 21世纪
  • 简介:慧能从承认一般人现实地存在迷妄事实出发,在对于佛教经教处理上,不主张废弃佛教经教文字,而认为主要关键在于,要以禅宗自性本源融通般若教理,要以佛教经教教理启发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将般若智慧落实到自性本源中实践、实证,并最终在作为自性本源的当下、现前一念中,打破迷妄,获得觉悟,自证本源.慧能主张在禅宗顿法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慧能教学精神是非常平实.马祖道一继承了慧能禅思想,但马祖道一更强调从自心本来是佛理论前提出发,与慧能在禅宗顿法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教学精神不同,而是更为有意识地摆脱经教正面说教,更为有意识地强调着眼于超越教、渐本来无迷无悟自心自证境界,因而在教学精神上更为突出禅宗顿法相对独立于教、渐超绝性,同时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大开后世机锋棒喝先河.从教学精神上来说,慧能是从如来禅过渡到祖师禅核心和关键人物,而马祖则是使祖师禅得以大肆开展关键人物.本文认为,慧能与马祖在佛教禅宗中地位,类似于孔子与孟子在儒家,老子与庄子在道家中地位.

  • 标签: 融通 禅与教 顿与渐 教学精神 机锋棒喝
  • 简介:罗光与牟宗三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罗光 牟宗三 先秦儒学观 “生命哲学” “道德的形上学”
  • 简介:《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古五子》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纳甲”筮法相合辙。

  • 标签: 帛书《易传》 《古五子》 《易阴阳》 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