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东欧作为战后初期东西方冷战的焦点,是苏联对外战略制定者们倾心关注的重要地区。为了巩固二战的胜利成果,确保东欧安全屏障,从苏联红军踏入东欧土地的那一刻起,苏联便从各个方面对东欧施加了自己的影响,并在同西方的斗争中,成功地粉碎了西方在东欧重修防疫地带的计...

  • 标签: 苏联模式 战后初期 斯大林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东欧国家 共产党
  • 简介:1966年"文革"爆发之初,上海市委扮演了两个角色。作为运动的执行者,它是比较积极地响应中央号召的;而作为运动的重要对象,上海市委要在"夹缝中求生存"。随着运动的深入,其对运动的掌控权渐渐"萎缩",以至于有时不得不策略性地采取一些抵制措施。采取什么举措,何时"积极",何时"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发展以及其自身的"安全"是否受到了威胁。

  • 标签: “文革” 地方党政 举措
  • 简介:建国初期,上海遵照中央关于失业救济的政策法令,结合本市实际和需求对失工展开了转业训练工作。上海党政主要通过自办、合办和委办方式,培训提升失工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创造必要的就业条件、获得'再就业'机会,同时亦为国家经济建设需求提供了大量技术业务性的人力资源。因此,转业训练是一项积极有效的失业治理举措。

  • 标签: 建国初期 转业训练 失工 上海
  • 简介:冷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虽然冷战已结束近十年了,但是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特殊历史现象,却一直是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冷战史,一个不可回避和必须首先加以面对的问题就是冷战的起源。从40年代末冷战爆发以来,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论文、教材和专著颇丰。特别是1991年以来,随着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部

  • 标签: 冷战起源 对外政策 论战 国际关系学 战后初期 回避
  • 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的青年职工业余教育从以政治教育为主转变为速成识字法的扫盲运动为主,运动中产生的问题使得中央不得不进行整顿。这些问题主要有:盲目冒进,多头领导;师资力量与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对工人的切实需求不够了解。总结扫盲识字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今的职工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青年职工 业余教育 扫盲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联合国居于主导地位,是现有秩序下的既得利益国家,面对新兴地区大国和区域联盟扩大安理会,增加安理会代表性的要求,美国将做出何种选择?本文根据美国外交档案,探讨了美国在1962-1965年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题采取的政策。这一个案例袁明,既得利益国家面对变革要求很可能作出次优选择,接受损失最小的变革。

  •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 既得利益国家 次优选择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