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大学生政治社会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一本学术研究专著。本书共包含10章,均在社会互构论的指导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当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结果进行了讨论。理论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各学科、领域的实证研究统一了概念,避免混淆;二是,在实证研究的推动下,社会互构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实现了操作,例如,互构、政治教育机构、多主体、政治知识、政治认同、政治价值观等。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基于社会互构论的假设——互构,协变。例如,路径分析表明,政治教育机构与个体政治态度间既有直接联系,又有经过个体认知加工的中介联系;回归分析也表明,个体的认知特征与政治教育机构产生交互,对个体的政治态度等产生影响。综上,社会互构论为大学生政治社会研究提供了解释,同时,实证研究也廓清了理论,回答了社会互构论所提出的问题。

  • 标签: 实证研究 社会互构论 政治社会化 中介效应 交互作用
  • 简介:社会思潮的产生和蔓延不仅仅是思想和价值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利益诉求的表达与实现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如果忽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或抛开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必然会导致认同弱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社会思潮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与意识形态建设中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关。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不能仅从思想领域入手,还必须着眼于现实利益关系。要实现思想的整合,利益的整合是关键;要达成思想共识,共同利益是纽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才能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社会思潮的引领。

  • 标签: 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建设 群众利益
  • 简介:公共服务供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和抓手,更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核心体现。公共服务供给碎片越来越成为困扰当前公共管理学界的棘手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从公共服务供给碎片的概念内涵、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和破解模型等方面探讨了中西方不同学者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现有研究过于侧重公共服务的供给侧视角而忽视公共服务的需求侧视角,侧重组织结构视角的形成逻辑而忽视变迁和话语视角的分析,侧重分析“怎么做”而忽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分析。未来应该加强从多维视角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 标签: 碎片化 公共服务供给 类型 成因 破解
  • 简介:自1998年5月印度人民党政府在博克兰地区进行了代号为沙克蒂的5次核试验,且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随即公开宣称印度为核国家起至今,已经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了。印度核武器进程仍在进一步深入发展,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制裁早已解除,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对印核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调整。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核武器 进程 瓦杰帕伊 国际社会 自身利益
  • 简介:目前,世界各国少年司法的立法模式可以归纳为附属条文模式、半独立立法模式和独立立法模式三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设未成年人专章,开启了中国少年司法法典的大门,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彩取的半独立立法模式将把我国少年司法法典之路引向何方,值得认真思考。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修订 少年司法 立法模式
  • 简介:<正>冷战结束后,世界上重又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的热潮。旧有的区域经济安排正在恢复活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正在形成。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以及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后亚太经济合作向组织方向的迅速发展,都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作《亚洲大趋势》中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全球经济正在从单一国家经济走向网络集团经济,并认为其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性的市场经济大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亚太经济合作 制度形态 欧共体
  • 简介:本文从选举参与和集团参与的角度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香港的政治参与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八十年代之前,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以较低水平的政治参与来实现政治发展,并以此与工业进程相适应。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扩大了,出现了...

  • 标签: 政治参与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利益集团 人民行动党 新加坡 反对党
  • 简介:本文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两制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全球问题.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崛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资本主义全球的困境中,社会主义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全球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的掘起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个显著特征。在人类社会由分散状态走向统一整体的道路上,全球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互动联系: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全球进入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全球进程的加速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自下而上地主动导向世界的多层次、广泛联系,为全球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全球化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政治力量 国际社会
  • 简介:一个有效的少年司法制度能涵盖所有与儿童权益相关的活动、机构、组织、功能,少年司法制度一体。也因此成为一个现实需要和必要。现代的少年司法制度,需要先进的少年儿童观、轻缓型的少年刑事司法理念、儿童权益优先保护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等原则理念的支持。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体,是以保护少年权益为核心,在先进少年司法的原则、理念、观念的主导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视角,把少年司法制度和其他社会资源整合为一体,进而形成“社会.司法体系”、“刑事·民事·行政体系”、“刑事·福利”、“维权、教育、预防、矫正、观护体系”等几大体系,并形成一个交叉有效多轨全面的保护网。

  • 标签: 少年司法制度 一体化 立法
  • 简介: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Rodrik)是研究全球的著名学者,曾出版了《全球走得太远了吗?》、《相同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全球、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新全球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的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等多部重要作品。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全球政治三元悖论,即在全球、民主与民族国家自主权等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实现两个。在《全球的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一书中,他又对三元悖论进行了扩展。2012年12月,瑞典《应对》(Respoas)杂志采访了罗德里克教授,结合近年欧元区危机的实践,深入讨论了他书中的思想。

  • 标签: 全球化 德里克 欧元区 经济学教授 三元悖论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正>我院叶自成教授撰写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的现代》一书,1997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概念之一,但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又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开放的研究有所欠缺的主要问题是:把它作为一种政策研究的多,作为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研究的少;对现状研究的多,对理论历史及比较研究的少;对经济开放研究的多,对文化和政治开放研究的少;对开放取得什么成绩谈得多,对开放可能引起什么消极后果研究的

  • 标签: 对外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 开放研究 比较研究 开放的研究 现状研究
  • 简介:在经历了政治变革最初几年的阵痛及由此而引发的政局动荡、社会骚乱和经济衰退之后,随着政治民主制度性安排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具有“民族性”和“非洲性”的多党民主政体的建立和巩固,非洲形势从整体上说逐步趋于好转,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秩序趋于平和,经济发展渐出低谷,国际地位有所回升。从趋势上看,政治民主的正效应还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 标签: 非洲 政治民主化 多党民主政体 经济发展 对外关系
  • 简介:俄罗斯青年组织社会管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青年组织自治,资金来源的社会,社会参与的分层管理,社会活动管理观念的转变。俄罗斯青年组织社会管理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是1990年以后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变革;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民族文化受西方价值观的冲击;维护青年的权益,维护社会决策机制的公平、公正;采取灵活的方式,更有效地凝聚青年;提高政府的效能;有目的地培养接班人。俄罗斯青年组织社会管理的对加强中国青年组织的管理,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中国 青年组织 社会化管理
  • 简介: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仓促登场并匆忙机制,直接导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大衰退,深层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力量格局、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发展失衡仅为表象,上层建筑(全球治理架构)与经济基础(世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是根本原因。G20机制是二战后全球治理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为重塑国际秩序提供契机,预示一个新时代正在提前降临。

  • 标签: 十国集团 机制化 华尔街金融风暴 国际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结构
  • 简介:<正>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系博士候选人菲尔·瑞安在加拿大左翼刊物《政治经济学研究》(1991年春季号)上发表文章,考察东欧和前苏联面临的民主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之间的关系,认为市场改革在民主条件下难以实现。瑞安的文章分为6个部分:(1)市场改革的一般情况;(2)市场改革是否需要民主;(3)市场改革与民主能否相容;(4)现在实

  • 标签: 市场改革 民主化 既得利益集团 东欧 前苏联 意识形态
  • 简介:帕尔格雷夫(Palgrave)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一书收录了大卫·科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ofAccumulation,简称SSA)理论,认为全球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消亡导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旧的一整套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政经制度被摧毁,而新的相应的基本政经制度上迟迟不能重建,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和发展不平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结构重建 国家重构 社会积累 全球化
  • 简介:通过对《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中的部分被广为传播的统计推断结论("921万留守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151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联系次数少于3~4次"等)以及对国务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发布后一些广泛传播的观点(如"6100万留守儿童是父母双全的孤儿")的科学性的质疑,探讨社会问题建构中,研究者和大众传媒这两个重要行动者,通过错误的统计推断夸大其词和对农村留守儿童错误的定性这两种主要方式"污名"农村留守儿童。

  • 标签: 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 污名化 科学性
  • 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和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农村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这表明列宁在晚年终于找到了落后国家实现农民组织形式现代的途径.列宁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列宁 落后国家 农民组织形式 现代化 农业合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