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车臣战争基本结束,但车臣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车臣共和国百废待兴,俄境内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而解决车臣问题又受很多国际因素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推行双重标准;邻国格鲁吉亚不协助;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分子的渗透。因此,俄罗斯必须灵活运用外交战略,搞好与西方和邻国的关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 标签: 车臣问题 俄罗斯 国际反恐合作
  • 简介: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 标签: 互联网 个人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国际体系 互联网作用
  • 简介: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国家利益具有国际性.在当代,国家利益的国际性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出现了国家利益国际化的趋向:各国国家利益越来越多地分布于海外,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同国际环境关联的国家安全利益内容和范围扩大,涉及经济、文化、信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全球化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霸权的无孔不入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两大原因.当代国家利益所具有的国际性及其国际化趋向,对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国家利益 国际性 国际关系理论
  • 简介:一、印度国际影响力消长的几个阶段及其主要表现(一)印度独立后保留了英联邦的成员国关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①。(二)50年代冷战初起,美英拼凑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伊拉克革命后退出该条约,改称中央条约组织)等军事同盟对...

  • 标签: 印度 尼赫鲁 国际影响力 不结盟运动 巴基斯坦 南亚次大陆
  • 简介:作为社会学科研究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描述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这四个方面的国际问题研究就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客观性或者说可重复性、规律性或者说普遍意义、简约性或者说主次分明。大数据研究能够让决策者获得更加全面、充分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进行描述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时,大数据可以起到十分突出、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在解释性的问题方面,大数据的长处是用来发现相关性,而不是做出因果解释;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解释性问题;大数据在预测和对策研究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不仅可以用来预测,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大数据应用到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例如不能进行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有一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例如"成本-收益问题"、数据主权问题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大数据并不适合用于做战略研究,而更多适宜于对国际发展态势的宏观描述以及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案。总之,大数据有助于发现更全面和客观的事实、提出更多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帮助研究进行预测和做出选择,但大数据自身不能完成整个解释的过程,需要研究者进行专业的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大数据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安全态势
  • 简介:随着全球化、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演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以期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新完善国际秩序,促进东西方文明融合,并向世界传递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过去5年,中国为构建全球治理理论体系、补充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相关治理规则、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有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今后则面临着引领世界走出低增长困境、破除传统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惯性、促使东西方意识形态竞争趋于融合等挑战。归根结底,深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攸关国际秩序的基础,也关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理应为之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全球治理 国际秩序 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 十九大
  • 简介: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 中国 地缘政治环境 外交政策 政治局势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格局急剧变化,能源问题正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安全、利益、外交等措施在内的大国外交博弈。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只能是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保体系。未来中国的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应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资源控制与权益分享的合理定位,政府支持与市场操作的优势整合,现货供应与能源金融的双重保障,双边合作与多边协商的双管齐下。通过全面的能源外交,形成与国际油气大分工相适应的多层次、一体化和综合性的国际能源战略体系

  • 标签: 能源安全 国际战略 国际合作
  • 简介:本文回顾了全球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分析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特征与走势,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文章认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格局的诸多变动都缘于国际产业转移。

  • 标签: 国际产业转移 世界经济格局 产业全球化
  • 简介:国家始终面临着如何实现国际安全的难题,因而也向来偏好于获得地区与国际环境中的“确定性”。不过,这通常会面临地区与国际形势演进“常态性”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在“不确定”时代,这则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实际上表现为全球治理的“失序”,主要呈现在国际经济层面的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层面的保守主义、社会层面的民粹主义与国际安全制度性安排的“滞后”等诸方面。这些“不确定”因素深刻作用于国际安全的“确定性”本质,在影响国家实现国际安全的“自助性”和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同时,更使国际体系的“确定性”难有保证。因此,重塑国际安全并不能囿于哪一个范式的解释,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国际战略议程,在重塑国际安全进程中依赖于经济领域开放、互惠互利的地区与全球秩序的建立,依托于全球范围内“积极有为”国际安全理念的共享,依靠于国际安全治理制度的“与时俱进”。而在国际安全实践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安全进程中所体现的安全实现路径则为在“不确定”时代重塑国际安全“确定性”提供了一个经验性验证。

  • 标签: 安全 国际安全 不确定 确定性 战略研究
  • 简介:作为利用海洋的有效手段,人工岛屿很早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人工岛屿兼具“人工性”和“岛屿”的双重特征。因此往往难以同岛屿、船舶和人工设施相区分。国际法对于人工岛屿法律地位规定的演变,反映了国家海洋主权或主权权利与海洋自由的二元对立,其本质是世界各国对于海洋权益的争夺。本文旨在从国际法制史的角度,透析人工岛屿法律地位的嬗变历程,突出人工岛屿在国际法上的本质特征,彰显国际法的基本发展思路。本文认为,人工岛屿法律制度的变迁映射了国际社会对于海洋归属认识的转变,其形成与发展是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协商、博弈、求同存异的结果。国际法的与时俱进有赖于国际共同体各方秉持善意、公平、平等的原则,在国际法制的框架内,形成以共同同意为基础的国际法规则.

  • 标签: 人工岛屿 法律地位 人工设施 海洋城市
  • 简介:世界已经走过了新世纪的一个十年.这也是9·11恐怖主义事件的十周年。回首过去的十年,全球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各种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呈多元化趋势,世界并不安宁。在迈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复杂变化,在总体和平的大背景下,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预测因素增多。

  • 标签: 国际军控 非传统安全威胁 裁军 恐怖主义事件 经济全球化 人类社会
  • 简介: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在创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时,我们应当遵循运用这一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联系,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的原则.建立再现国际关系整体、揭示其演变规律的范畴体系。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特有的逻辑行程,我们必须准确地确定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以及逻辑终点。本文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应以主权国家为逻辑起点;以国家(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对外行为的动因、国家之间关系的特征、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演变为逻辑中介;以对国际关系的运动发展以及冲突与合作的理论概括与规律性说明为逻辑终点。在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时,还必须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

  • 标签: 国际关系 科学理论体系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逻辑起点 主权国家 国际关系体系
  • 简介:国际形势变化来看,199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的世界格局变化,在1991年发生了转折性、阶段性的变化。这一年有两个最重大事件:一是年初的海湾战争,二是年底的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的重要性在于,美苏关系已由对抗转为合作。如果没有美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没有苏联的配合,美国是绝不可能在海湾大打出手的。苏联解体的意义更为突出。从1945年开始的雅尔塔体制即两极格局,由于苏联的解体而最后终结。

  • 标签: 国际形势 美苏关系 国际新秩序 雅尔 新孤立主义 力量对比
  • 简介:2009年9月25日,G20匹兹堡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声明》宣布,G20将取代G8成为永久性的全球经济主要协调和合作机制。向来被批评为“富人集团”的G8将于未来两届年度峰会中,逐步将其组织功能转移到G20。

  • 标签: 国际新秩序 变数 合作机制 全球经济 领导人 匹兹堡
  • 简介:金融危机既给国际安全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首先。安全威胁重新排序: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并开始由反恐安全转移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仍然严重存在,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而且由恐怖主义迅速扩展到气候、粮食、能源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上升。

  • 标签: 安全体系 机遇和挑战 非传统安全威胁 变革 国际 国家经济安全
  • 简介:李鹏总理应缅甸联邦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丹瑞大将的邀请,1994年12月26—28日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受到了缅甸政府和人民隆重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侍。访问期间李鹏总理同缅甸政府领导人举行了正式会谈和多次会晤,就双边关系、地区及国际形势广泛交换了意见,在很多问题

  • 标签: 国际舆论 缅甸 中缅关系 《日本经济新闻》 军政府 李鹏
  • 简介: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活动、发展及其影响又如何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国际非政府组织 缅甸政府 对外开放 法律法规 政府成立 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