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共投资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具有私人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可以实现公共投资公平正义和效率优化目标。为了保证公共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有必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是听证制度。在未来的《公共投资法》中设计专门的听证制度很有必要。公共投资听证规则包括听证范围、听证主持人、听证参加人、听证笔录、听证期限、听证结果法律救济等方面。对听证制度的试点是立法准备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标签: 公共投资 决策程序 社会公众参与 听证制度
  • 简介:根据参与诉讼的方式、享有诉讼权利的状况以及对诉讼进程的影响力的不同,可将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区分为"强参与"与"弱参与"两种模式。对于刑事速裁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而言,由于刑事速裁程序的价值取向独特,其并不能被归纳为纯粹的"强参与"或者"弱参与"模式,而应定位为以"弱参与"模式为基准,同时强调被害人的诉讼参与以及程序影响力的一种混合模式。在被害人参与刑事速裁程序的具体方式中,影响程序启动、接受道歉并获得赔偿具有明显的"强参与"特征,而提出量刑意见、请求抗诉则呈现出"弱参与"的状态。两种模式的共存可能对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分别造成影响。为了完善刑事速裁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制度,应尽量化解两种参与模式的冲突,正确认识被害人对于速裁程序启动的影响力,赋予其一定的量刑建议权,并明确规定其享有抗诉请求权。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被害人 强参与 弱参与 模式
  • 简介: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辩护律师在审查逮捕阶段的诉讼参与权。基于以G市HD区的实践为样本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审查逮捕阶段律师参与率低、参与效果不显著、律师参与的配套机制不健全。对此。可以通过健全刑事侦查阶段律师援助制度、完善律师参与配套工作机制、保障律师诉讼阶段参与权利等措施来寻求解决问题,激励《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相关制度的活力.

  • 标签: 审查逮捕 律师参与 配套措施 实证研究
  • 简介:江苏省泰州市律师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工作开始于1999年,2001年在全市普遍推开。2001年以来,全市共有48家律师事务所、320名律师参与信访工作921人次,参与接访值班、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8100次,接待上访群众1500人次,参与调处信访矛盾纠纷3000起,其中重大信访矛盾纠纷68起,有效避免群体性上访事件150起。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指导,得到了基层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2003年8月,

  • 标签: 信访接待工作 律师参与 泰州市 江苏省 政府 实践
  • 简介:在未成年人司法实践中,针对律师在场与合适成年人参与是否可以合二为一的问题存在许多争议,律师是否可以作为合适成年人是争议的主要焦点。笔者结合新刑诉法,对律师在场制度与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概念、联系、区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权利属性、适用范围、人员条件、作用、工作方式、可行度六方面阐述了两种制度的区别。

  • 标签: 新刑诉法 律师在场制度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比较
  • 简介:2011年12月19日,柳州市检察院召开发挥职能作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罗绍华检察长对该市两级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并决定在该市检察机关开展“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集中行动月”活动。集中行动月活动中,该市两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开展五项活动。一是积极配合开展“大严打”活动,对于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两抢一盗”、涉黑涉恶、非法传销、“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活动,坚持快捕快诉,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

  • 标签: 社会管理工作 柳州市 创新 电视电话会议 检察机关 群众安全感
  • 简介:目次一、介绍(一)国际贸易争端中的法律和交际手段(二)反复参与理论和WTO二、WTO争端的变化模型(一)制度效果(二)法律实力和复杂(三)贸易影响(四)世界经济影响(五)争端经验对争端转变由评审团审议的影响三、争端经验的特征描述(一)经验很重要: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法律知识(二)个人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

  • 标签: 世界贸易组织 专业知识 反复 WTO争端 学会 国际贸易争端
  • 简介: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检察机关应尽的重要职责。基层检察机关如何紧贴实际需求,传承和创新好的工作方法,大力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基层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及应处理好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风险评估 两法衔接 新型预防
  • 简介:公众参与是法学界新兴的研究热点,其作为一个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理念,在行政法学界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也正是由于其"新兴",法学界已有的奠基研究主要聚焦于阐述公众参与的必要和重要意义,较少涉及以网络形式出现的公众参与。但是,从中国的行政决策实践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已经成为政府作出行政决策时收集民意、汇聚民心的重要平台。因此,有必要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公众参与进行专门论述,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众参与和价值聚合型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价值聚合型的网络公众参与,最后结合南京市汉口路西延工程这项具体的行政决策阐述了网络公众参与在其中起到的价值聚合作用。

  • 标签: 公众参与 价值聚合型公众参与 网络公众参与 价值聚合型网络公众参与 南京汉口路西延工程
  • 简介:依当事人申请启动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由原审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情况下,易因缺乏必要监督而使案件审理流于“走过场”,从而失去审判监督程序所应有的纠正生效裁判错误、实现司法公正之价值。建议在依申请启动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有条件地构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案件审理制度,并从诉讼程序上予以完善,真正实现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内在要求。这既符合“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事诉讼原则,更契合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本意和目标,对保障司法正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乃至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
  • 简介:因成文法的滞后、抽象、原则等问题,当前司法裁判中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得出不同的裁判结果,有可能加剧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仰危机,而指导案例能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提高法官的法律适用能力,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法律仅仅是社会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司法工作必须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民众的需求是法院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亦应当体现司法的大众化特征。

  • 标签: 案例指导 社会管理创新 司法公正 裁判要旨
  • 简介:为全面履行好人民法院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中国特色司法职能,2008年以来,天津法院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市三级法院创设了统合司法服务职能的“诉讼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市和区县双重架构的多方联动为支撑、以诉前化解、诉与非诉对接、诉讼调解和调解保障四大机制为框架”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新机制,

  • 标签: 人民法院 大调解 社会管理创新 天津 作格 调查
  • 简介:公民参与程序可以从提高两岸协议的认受度和降低立法审议风险两方面,为两岸商签协议提供更多正当支撑,具有积极意义。两岸治理机制欠缺公民有序参与是台湾岛内爆发的"太阳花学运"以及围绕"服贸协议"争议的重要原因。在两岸事务领域"行政程序法"适用情况不佳,"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更以专门条款排除"行政程序法"的适用,影响到两岸治理的行政程序正当。台湾当局可以从立法、司法、行政的途径强化两岸事务领域行政程序中的公民有序参与,提升程序的正当

  • 标签: 两岸协议 公民参与 行政程序法 正当行政程序
  • 简介:核能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相关政策,中国正大力推进核电建设。但民众的“核恐惧”一直挥之不去,成为核能发展的致命阻力,如首批内陆核电项目之一彭泽核电站,就因邻县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停建至今,很大程度上缘于失范的公众参与。以彭泽核电争议为切入点,可管窥我国民用核能公众参与的现状:缺乏专门立法规制、涉核信息不对称和民意征求浅尝辄止。问题的症结在于利益驱使下过分强调行政控制,消极应付公众参与。为完善现状,民用核能管理方应顺应行政控制“松绑”的趋势,逐步促进核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具体可从指导层面、运行层面和保障层面入手,通过指导文件带动整体立法,确立全过程核信息公开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和强制听证制度,并运用核知识宣传教育制度和追责救济制度保障参与的科举进行。

  • 标签: 民用核能 公众参与 现状 反思 建议
  • 简介:我国在2012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引入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并在2014年公布的《环境保护法》及2015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细化规定。国家在立法层面不断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且在全国设立了77个专属环保法庭,并于2015年赋予人民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但2015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仅48件①。一边是国家立法支持,相关法律规定、配套措施层出不穷;一边是新设立的环保法庭案件稀少、门口罗雀,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信访、上访屡见报端;公共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热点有着巨大的诉讼需求,却无法在司法审判中得到有效释放,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数量、能力、意愿、监督措施的缺乏。在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中拥有环境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作为最优选择,在立法层面及司法实践中未获重视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发展遭遇瓶颈。将环境管理机关确立为环境公益诉讼主要原告主体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诉权监督机制是突破环境公益诉讼所面临现实困局的关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环境管理机关
  • 简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犯罪学中的概念,以刑法规范为核心,拓展到危害达到行政法评价程度的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擅自披露、擅自提供、非法买卖、超目的使用和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方式。。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世界课题与难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顽疾之一,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秩序,必须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防控制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标签: 公民 个人信息 犯罪 防控
  • 简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整理,可明辨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经历的曲折起伏与理论难题,参与途径亦可归纳为直接起诉、支持起诉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其中,支持起诉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两种具体的参与方式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检察机关直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民事诉讼法》开创了我国环境公益司法救济机制的先河,突破了传统的当事人理论,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确定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当前应从案件范围、起诉主体、诉讼请求类型、是否适用反诉及调解等方面加以完善。

  • 标签: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