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
简介: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施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上海自贸区是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将是自贸区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研究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上海自贸区对相邻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此评估自贸区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上海自贸区成立对相邻周边地区特别是相邻的上海腹地和浙江省(除上海腹地的进口贸易外)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正溢出效应;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并没有带来较大的贸易转移效应(除浙江省短时期的进口贸易外),反而发挥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自贸区成立对浦东新区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平衡。据此提出自贸区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简介:本文在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性产业转移和集聚性产业转移两种类别概念,并建构了产业转移测度原理和方法。依照该方法,以八大区域为空间体系,分别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动态演变趋势、相对规模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移始终存在,集聚性转移与扩散性转移并存,且有阶段性转换,过程复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有明显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转移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区域间空间关系与经济联系、产业发展阶段、产业要素结构与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
简介: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二者的大小又要受到行业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的影响。由于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不同,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特征:关联度低、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扩散倾向不强,多在经济条件类似的地区之间扩散;关联度高、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地区粘性最强,核心企业一般不会改变生产区位,通常会发生配套企业向周边邻近地区转移的的空间连续性扩散;关联度高、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具有一定的倾向,核心企业可能会迁移,并引起配套企业集体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扩散;关联度低、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倾向最强,区位迁移通常会跨越较大的空间维度。各级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扩散特征,增加区域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简介: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励体制在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中显得更为关键。
简介:新经济地理学理论(NEG)强调劳动力为了节约购买产品的运输成本而倾向于转移至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前向联系,ForwardLinkage)。本文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便是这种劳动力转移机制。文章在NEG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时段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这种前向联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NEG理论所说的前向联系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劳动力的转移还受到预期工资、转移成本、气候、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为补充和完善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简介: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扩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并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尽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就业形势比较复杂。为更好掌握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了解“招工难”、“就业难”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基层政府在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能,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基层政府职能,促进就业创业,缩短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期对我国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