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2008-2011年使用衍生品的427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配对,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衍生品使用与公司风险、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并引入高管背景特征考察其对衍生品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都能显著降低公司风险,国有企业效果更加显著;民营企业使用衍生品后显著提高了业绩,但显著降低了公司价值,国有企业使用衍生品对其业绩和价值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民营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财务总监)能力有助于提升衍生品的使用效果,而国有企业中这种效果不显著。本文结合中国特殊的市场与制度环境全面考察企业衍生品的使用效果,并且尝试从管理者能力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丰富了衍生品使用效果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与西方发达市场不同的经验证据。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0至200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检验了公司特征对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交互影响。我们发现,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总体上支持了关联交易的掏空观。并且,公司具体特征能够影响关联交易的性质。具体来说,上市公司附属于集团公司,加大了关联交易为掏卒的可能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关联交易为掏空的可能性越小:关联交易为掏空的可能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不能改变关联交易的性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对关联交易性质的影响不一致。
简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同时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日益凸显。本文选取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7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和经营风险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股权集中度、每股收益在10%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相关性;表明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某些组成部分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指出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简介:选取中国各省市2007—2010年面板数据对工业企业异质性特征与地区碳排放强度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业人员规模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效益与碳排放强度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源排放强度、产生减排效果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排放强度,通过节能与减排双重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工业企业效益提高了单位资产期望经济产出,没有很好地抑制非期望碳排放产出,无法降低碳排放强度。
简介:一、研究背景在关于作为大股东的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关系的研究中,学术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研究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亦称支持)和利益掘取(亦称掏空)。刘峰和贺建刚(2004)从利益输送的角度研究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关系,发现大股东通过多种手段从上市公司获取利益,持股比例高的,倾向于通过高派现、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利益输送;持股比例低的,倾向于股权转让、担保和占用等方式。唐清泉等(2004)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存在“隧道挖掘”效应,“一股独大”使得大股东有巨大的权力通过各种便利的渠道达到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李增泉(2005)以掏空与支持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并购现象,认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是地方政府和控股股东支持或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支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满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融资的管理要求,掏空则是赤裸裸的利益侵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