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发展很快。但是,关于会计教学研究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学校的自发改革研究水平之上。尽管有一些院校在进行小范围的教学改革,但是,其研究内容既不广泛,更不深入。本文仅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谈点对会计教学改革的看法。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从试验到自我发展、到有组织的健康发展三个阶段,尽管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二十多年,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会计电算化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的专门人才。在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从事计算机及其他相近理工科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分就是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向纵深
简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理解为“资源-作业-产品”,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依据这一原理,在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时必须遵照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企业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诊主要作业,建立作业中心,第二步,根据资源动因将各种资源的消耗费用计入各作业中心。根据资源动因,结合各项原始记录就可以在各项人、财、物资源发生消耗时记入各自的作业中心。第三步,根据作业动因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驱动率,将各作业中心所计入的费用分配计入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劳务或顾客,下同)。按照作业动因确定作业成本驱支率时,如果某一作业中心包括多项作业时,应以主要作业或重要作业为基准;同时,在确定作业成本驱动率时应结合情况灵活采用经济业务驱动(指依据业务发生的频率来计算的驱动)、期间驱动(指完成每一作业所需的时间量)或密度驱动(指每完成一项作业所使用的资源),只有灵活地选择作业成本驱动,才有可能简便而准确地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通过作业成本的计算,一方面将各项直接成本在其发生时直接计入各最终产品,另一方面按照各作业中心所确定的成本驱动率将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各是了最终产品,使得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得以准确真实的计算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