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共和2号观测井距共和县恰卜恰镇以南6.7km处的上塔迈村,海拔高程为2678m,成井时间为1975年10月,井深为194.35m,含水层厚度7.90、7.60+8.5m,年正常温度为25℃,涌水量为8.7L/s。由于成孔时间长,特别是近年来共和地区干旱少雨,在该井1km范围内又打了几口抽水机井,在农田灌溉旺季大量抽水,目前实际涌水量仅2.OL/s。该井系裂隙发育(破碎)带构成地下水储存间运移通道,主要含水层第三系,所以该井具有良好的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水井周围环境较为安静,加之该井孔封系条件好,含水层埋藏深。

  • 标签: 水氡仪 水氡异常 异常分析
  • 简介:利用陕西省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省Q值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0.3538。这说明陕西省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省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2~8Hz)、绥德台(12~17Hz)华县台(6~20Hz)表现出明显的放大作用。

  • 标签: Q值 场地响应 衰减 地震活动性
  • 简介: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定点形变台站资料进行了系统处理,并分析了其与山东沿海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形变台可监测到台站100~250km内中强地震的异常变化,其中各类分量异常γ因子异常一般为中短短期异常,而固体潮畸变为临震异常。

  • 标签: 定点形变 地震 中短临异常 山东省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CDMA传输技术及其在地震前兆远程子台的应用,之后以天津市地震局宝坻地震台的远程子台为实例,对地震前兆远程子台CDMA传输中的故障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导致CDMA传输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仪器通讯部分故障、资费余额不足、路由器“假死”、路由器死机、路由器内部故障(特别是SIM卡接触不良)、CDMA信号强度不够、交换机故障、传输硬件连接断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诊断流程,并对常见故障原因的判定和排除方法做了归纳整理。本文对使用CDMA传输方式或其他无线传输方式的地震前兆远程子台的维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远程子台 CDMA传输 故障诊断 故障排除 网络维护
  • 简介: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组成安全需求,根据系统网络的特点和系统安全要求,提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应考虑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策略。

  • 标签: 地震 应急技术系统 安全策略 新疆
  • 简介:长安二中探槽是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钻探的基础上开挖的,探槽中有丰富的砂土液化现象,根据液化砂脉的切割关系,判断有4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根据探槽中地层没有明显错动和临潼-长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活动较弱,以及历史上6级以上地震活动记录的特点,本文认为4次古地震事件与临潼-长安断裂带无关,该断裂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不大。

  • 标签: 临潼-长安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探槽
  • 简介:应用一款自主设计的油阻尼器进行了力学性能及简支梁桥减振试验研究。通过用FCS-250kN电液伺服控制作动器对油阻尼器进行加载试验,得出油阻尼器阻尼系数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油阻尼器具有十分理想的速度相关特性,F矿图形在一定工作速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经过与典型实际桥梁的质量、刚度、频率以及初始阻尼比的组合计算,典型公路、铁路简支梁桥安装本油阻尼器后,在线弹性阶段可实现结构总体阻尼比在5%-20%之间可调:在强地震作用下,可实现梁体滑移限位,避免落梁,确保强地震后桥梁的可通行性。因此,油阻尼器在我国中小型简支梁桥抗震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油阻尼器 防落梁 阻尼系数 作动器 桥梁抗震
  • 简介:较系统处理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地形变资料,着重对197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发生的部分强震、中强震震前出现的地形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给出了中短期异常特征预报指标。并探索了由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提取无量纲的年速率比γh的新方法,给出了沂沭带整个测量区域速率比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 标签: 形变 中短期异常 年速率比 动态演化 环渤海
  • 简介:2013年10月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发生M3.2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震群活动。截至2016年5月,山东台网已经记录到了1万多次余震,其中3级以上地震9次,4级以上地震3次。频繁的地震构造活动引起了乳山市周边地区强烈震感。为研究乳山震群的发震机理,本文利用山东台网数字化地震波资料和新建的乳山台阵资料,通过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了震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条带分布;采用CAP方法(CutandPaste)反演震群中9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几次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平均约为5km,与台网编目定位的结果基本相同。从得到的精定位结果并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来看,震群的走向是NW向,倾角是NE向,与最近的乳山断裂有一定距离。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有一条或多条隐伏断裂。

  • 标签: 乳山震群 精定位 震源机制
  • 简介: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电力设备 抗震性能 减灾对策
  • 简介:对青海省地震局前兆仪器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概述,对2010-2014年期间所运行前兆仪器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故障出现的原因多为数采故障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对及时发现目前仪器运行存在的隐患、保证前兆设备正常运行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前兆仪器 仪器故障 青海 对策
  • 简介:对2008—2010年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一些非天然地震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非天然地震波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 标签: 波形特征 识别 河南省
  • 简介:本文利用震源机制资料对龙羊峡附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区主压应力以北东或北东东方向占优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同时根据南北带强震时空特征、共和地震序列青海东部部分震兆资料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做了粗略的估计。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地震危险性 共和地震
  • 简介:利用调制地震方法通过对山东邻区1970年以来的所有定位地震进行时间空间扫描。对该研究区内10个ML≥5.5级地震前的调制地震频度、小震调制比Rm、小震调制异常面积Srm和调制地震条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前调制小震频度的突跳、Rm-t图出现第3次突跳和Srm异常区的连续多次重迭和调制地震条带交汇区可以作为中强地震时、空、强三要素短临预报指标。

  • 标签: 调制地震 短临异常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现状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对比数据仓库的优越性,分析了建立数据仓库综合预报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简要介绍了其功能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分析预报 数据仓库 数据库
  • 简介:甘肃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无关系。西汉到元末近1600年间的地震灾害记载相对较少,但认识这一时段甘肃地区的地震灾害对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全貌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从西汉惠帝二年开始有地震灾害记载到元末这一历史时段里各个时期的地震灾害情况总体特点。

  • 标签: 西汉 元末 甘肃 地震 特点
  • 简介: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年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的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对该区域地震的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周边大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讨论。分析认为地震中长期预测仍将是地震预报和地震短临预报的突破口,从大的背景判定危险区域,投入监测力度,进而进行小区域研究分析,在震前找到一定的前兆信息或者资料积累等仍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 简介:利用浅层地温时空演化特征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前浅层地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地温测站在地震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强地震发生的中短期异常指标在空间上表现为地热涡的出现、活动和迁移,在时间上多数地震以高值异常为主,持续时间随震级大小而变化,中强地震一般持续1~6个月,强震持续时间可达1~2年.

  • 标签: 浅层地温异常特征 中短期地震预测 青藏高原 地热涡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根据丁鉴海1等的统计方法,对龙岩地震台1989年以来CB-3地磁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龙岩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龙岩台地磁观测资料实测值与一般多项式拟合值之差值曲线,垂直分量Z超出两倍中误差下限呈负异常时、地磁磁偏角D超出两倍中误差时,几个月后有可能发生中强震;震级大小与异常持续时间成正比;震中距台站在100公里以内。

  • 标签: 地磁变化 地震活动
  • 简介:空降碎屑物为爆炸式火山喷发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灾害类型,数值模拟已成为一个快速有效地确定火山灰扩散和沉积范围的方法。本文根据改进的Suzuki(1983)二维扩散模型,编写了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火山灰扩散程序。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分析,模拟了龙岗火山群中最新火山喷发——金龙顶子火山喷发产生的空降碎屑物扩散范围,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参数的合理性。根据该区10年的风参数,模拟了7021次不同风参数时金龙顶子火山灰的扩散范围,以此制作了火山灰沉积厚度超过1cm和0.5cm时的概率性空降碎屑灾害区划图。本文的研究可为龙岗火山区火山危险性分析和灾害预警与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空降碎屑物 数值模拟 灾害概率图 金龙顶子火山 龙岗火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