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板块构造演化、盆山相互转换关系入手,对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构造式样及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重点对新构造运动阶段的构造运动形式、造山幅度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中生代盆地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多阶段发育起来的中、小型山间断(坳)陷式盆地(群),盆地形态及展布规律受基底构造控制。新构造运动总体以差异性断块抬升为主,垂向抬升幅度适中(500-1500m),属于天山造山带东延的亚造山区范围。盆地后期构造运动具有南(西)抬、北(东)断的特点,盆地西南翼往往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构造斜坡带,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构造条件。
简介: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库克湾盆地是一个弧前盆地,其巨大的第三系煤沉积中含有丰富的甲烷,表明它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煤层出现在中新世一渐新世Kenai群河道沉积中,厚度0.6~15m,气体含量1.6~7.8cm^3/g。业已证实,这些煤可能是该盆地常规砂岩气藏超过8万亿ft^3天然气产量的来源。库克湾的煤主要分成两组:(1)Tyonek组中的烟煤含有大量热成因甲烷,只分布在盆地东北部(马塔努斯卡山谷)和别处的深层位中;(2)在Tyonek组和上覆的Beluga组地层中的亚烟煤,其埋深浅(<1524m),含有大量生物成因甲烷,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岩心和经过修正的岩屑解吸分析得知,烟煤平均气体含量为7.2cm^3/g,亚烟煤为2.5cm^3/g。两种煤级样品的等温线图表明烟煤为甲烷所饱和,而沿盆地中西部侵蚀边缘分布深度较浅的亚烟煤局部不饱和。初步预测库克湾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40万亿ft^3。
简介:新墨西哥州卡拉巴塞拉斯(Calabacillas)断层是一条剥露的生长断层。该断层反映了地层粘土的滑抹作用。研究粘土的滑抹作用对于有效预测这种样式的断层封堵性具有重要意义。粘土滑抹露头有的呈连续、逐渐变细的锥形,有的则被次级断层分割成不连续的块状。一些情况下,泥岩层被断层断开而不形成粘土滑抹层。断层带的详细图解显示,涂抹在断层面上的断层泥被多条裂隙断开,从而降低了断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有效封堵能力。下盘泥岩层内释放倾斜中继带的存在(releasingdiprelays)和断层带生长过程中倾斜中继带(diprelays)的演变对粘土滑抹样式和连续性起主要控制作用。而泥岩层的塑性、成分和厚度则起次要作用。随着断层带的生长,倾斜中继带(diprrelay)断开,粘土滑抹层逐渐被正断层切断:粘土滑抹层先是沿断层移动,最终与其泥岩层分离。滑抹型算法(例如CSP)高估了泥岩层底部断层的封堵性,因为粘土滑抹层常与其泥岩层滑脱。断层封堵预测有一个关键门限值,即断层生长期。在此期间,粘土滑抹锥与泥岩层分开。门限值以下,使用滑抹型算法预测效果最好;门限值以上,磨蚀型算法效果最好。
简介:在印度尼西亚的马都拉海峡区,对四个中新统碳酸盐岩岩隆(Porong,KE-11C,KD-11E和BD岩隆)所开展的地震分析显示,它们均分别是由四个地震单元(1—4)组成的。这四个岩隆位于一个东西向展布的渐新统断块:之上,该断块在隆起过程中发育了浅水碳酸盐岩。在生长剖面中,这些碳酸盐岩的特征是加积作用、台地萎缩和背浪面生物礁逐渐的退积(向海)进入岩隆上部地层之中。在与岩隆同时沉积的岩隆外附近的沉积岩中,可以看到清晰的水平上超关系。这些现象总体上反映,所有这些台地都是被海水淹没了的。在这一走向带中,针对4个主要台地的项部单元(单元4)均已实施了油气钻探。钻探结果分析与我们所做的地震分析显示,那些所含油气深度较浅的岩隆具有良好的圈闭形态,但缺乏盖层的完整性。例如,压实引起的应力和重力滑动会在一些岩隆的项部形成坍塌地堑断裂(张性构造),从而破坏盖层的完整性(Porong,KE—llC),使油气发生泄漏。同样地,一些潜在盖层的上倾斜坡也会喂进油气的泄漏(KE-11E)。对于该区相似的淹没台地中的潜在目标;耜说,较为有利的勘探目标是这样一些岩隆:①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连续的台地退积和与初期水淹有:毛的所谓弃礁的生长剖面;②岩隆中含有4个地震层序(单元1—4);③在淹没台地的项部没有出现张性的坍塌地堑;④可以证明盖层在岩隆的项部形成了可靠的圈闭。
简介:在经历过剥露作用的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最大埋深一般都具有不确定性。澳大利亚东南部重要的产气区奥特韦盆地(Otway)就是如此,该盆地曾经历过多期次的剥露作用。在分析下白垩统河流相页岩声波时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估算了110口陆上和海上油气井中地层的剥露幅度(exhumationmagnitudes)。结果表明,在奥特韦盆地东部陆上部分,后阿尔布期(post—Albian)的净剥露量很大(〉1500m),而在该盆地的其它地方,净剥露量一般很小(〈200m)。这些结果与根据热史资料得出的估算值一致。与中白垩世和新近纪挤压构造有关的净剥露量分布表明,剥露作用主要受控于板块边界作用力驱动下的短波长盆地反转(short—wavelengthbasininversion)。白垩纪早期,在奥特韦盆地东部陆上部分和盆地北部边缘一带,较大的埋深与高地热梯度耦合,使下白垩统烃源岩大都进入过成熟状态,来自最初充注的任何剩余烃类可能都被捕集在高度压实的储层和/或(与裂缝有关的)次生孔隙中。然而,在埋藏较深时期,这些储层中的蒙脱石粘土矿物转变为伊利石,使储层脆化,发生天然水力破裂作用,为低渗透率油气区带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当前接近最大埋深的烃源岩,其温度适合于天然气的生成,控制这些地区油气勘探潜力的关键因素是断裂圈闲的密封性以及油气充注和圈闲发育的时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