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实施优质护理与基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差异。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2023.2-2024.2,一年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使用基础护理)和研究组(45例,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优质护理较基础护理可以更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骨关节护理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研究。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后将这9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组的依据为简单随机化原则,主要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与护理路径组(46例)。对常规护理组以及护理路径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随后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记录与观察。 结果:护理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骨关节护理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推广于临床护理中。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某医院80例住院患者及其护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比设计,实施护理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考核前,考核后患者的护理操作规范性、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科室、不同病情患者护理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护理人员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考核的反馈总体积极,认为该方案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结论表明,护理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考核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考核标准的细化与个性化、考核周期的合理设定等问题,以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考核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以及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性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以及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以及循证护理,可以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使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良好,主要表现为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提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2%>78.05%)、FMA评分(67.21±4.85)分>(53.81±5.39)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69.94±5.28)分>(54.07±5.44)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9.76%<24.39%)、复发率(4.88%<17.07%)、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65±3.67)分<(49.92±3.94)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6.72±3.81)分<(50.13±4.26)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良好的恢复健康,更好的维护其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儿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联合家庭护理对于儿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通过随机分配法,分配为AAA组和BBB组,每组患儿50例。其中,AAA按照常规护理干预,BBB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BBB组的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AAA组(P<0.05),BB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AA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取得效果良好,起到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的应用效果,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大幅度提高了家属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