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联合全身化疗后,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于耐多药肺结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局部麻醉作为一种在门诊小手术中广泛应用的麻醉方式,具有减少患者痛苦和加速术后恢复的优点。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药物选择、剂量控制、个体差异和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挑战。为提高局部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探讨了药物选择的优化、剂量的精确计算、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必要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新型麻醉药物的不断涌现,局部麻醉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双击电凝手术治疗对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造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从2019.1-202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选6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视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应用高频双击电凝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与甲状旁腺损伤的概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甲状腺癌患者采取高频双极电凝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可加大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推广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85例职业性铅中毒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历经1次疗程病患17例,2次疗程病患62例,3次疗程病患70例,4次疗程28例,5次及以上疗程病患8例,疗程4.5±0.3次。通过针对性处理后病症改善康复,未出现严重负面事件。结论 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病患一般需要保持多个疗程治疗,并且重视与把控负面反应。
简介:【摘 要】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并分析其混匀度。方法:采用C18柱色谱柱为岛津(250mm×4.6mm,5μm),并用0.3%的已经进行溶解,将甲醛值调整为-0.5mol/L,磷酸二氢钠-三乙胺(60:40:0.02)为流动相,磷酸调节至PH2.3,流速为1Ml/min,检测博长度为215nm,温度为25℃。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08~0.24μg·ml范围内效果非常好,平均回收率高达98.9%以上,RSD为1.19%。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有着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50)、B(n=50)两组,分别给予阿莫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组间A研究,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B组较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更短,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较阿莫西林更具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选取40例(40眼)。观察组患者采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CVA提高人数高于对照组,而BCVA降低人数及并发症发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的90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均是来自我院收治的临床病人,时间选择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为所有患者均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方式,并且为其中4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应用措施,并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另外4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则在抗血小板治疗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命名为对照组。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血压、血凝功能、血小板的指标变化。结果: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好,住院时间则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血凝功能及血小板数据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后发现对比数据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更加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以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