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6),以及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26)。对比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血栓、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总发生人数、未发生人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帮助患者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4例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患者自行抽签分组,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研究组接受PDCA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深静脉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手术治疗 PDCA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相关。方法:选择4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为慢性肾病终末期,需进行维持血液透析,且已建立AVF;对照组为健康个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AVF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268.78±76.29 ng/ml)显著低于未发生血栓的患者(345.93±76.90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血栓形成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及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35.24±16.32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Irisin水平低下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清鸢尾素水平 动静脉内瘘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深静脉栓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22例自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集束化护理。结果:试验组深静脉栓等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 PICC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静脉栓栓塞(VTE)是指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导致深静脉栓形成(DVT)。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它是住院病人的一种潜在并发症,其中肿瘤病人发生VTE的风险增加4~7倍。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是最常见的VTE,高达20.6%。对在北京医院接受肿瘤手术10年并于术后90天内发生VTE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最高。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年龄、灌肠液丢失、盆腔解剖的特殊、术中取石位置等原因,发生DVT的危险大大增加。妇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9.2%,恶性肿瘤患者DVT发生率(27.03%)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4.73%)。国外报道,在缺乏血栓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妇科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高达15%~40%。在我国,未采取预防措施的DVT发病率为9.2%-15.6%。DVT发生后,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VT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深静脉血栓 非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92例于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10例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 研究组 10例则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 40.00%相比,呈下降趋势( 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弹力袜穿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 60.00%( P< 0.05)。 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缩短手术、下床活动、弹力袜穿戴各时间均有优势,还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普外科 围术期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形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2月 80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栓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术后 防止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深静脉栓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不同时间腿径变化情况、深静脉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于术后第7d及14d的膝上10cm及膝下10cm腿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深静脉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深静脉栓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术后机体腿径,降低深静脉栓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栓预防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降低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方法:抽选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实施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预见性护理方法,预防脑血栓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进行临床护理效果、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分析,相关结果均作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栓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极佳,护理服务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率的关键在于,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服务理念的全面渗透。护理人员深入研究预见性护理策略,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服务脑血栓患者,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也将加快医院的整体发展进程,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面干预措施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 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全面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最大血液流速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循环流畅,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并发症产生的风险,保障患者恢复期间安全,值得被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面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下肢静脉栓诊断中应用血管超声诊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栓患者,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5例,参照组运用造影检查,观察组运用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参照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下肢静脉栓诊断中应用血管超声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手术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00例。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预防护理干预的表现优于一般护理干预,其在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一般护理干预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研究组较低(6.45%),与对照组(25.81%)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在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ICU)病人护理服务中采用早期系统化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ICU行个体干预的72位病人开展探讨,就诊时间均在2020.05-2022.06。以乱数表法将其分于两个组别中,前组(对照,于择选者临床中施行基础常规化干预,人数36),后组(观察,采用早期系统化干预,人数同上)。比照上述对象下肢深静脉栓预防情况和亲属认可并行分析。结果:内容不相同的护理模式运用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栓预防率及亲属总认可度数值均相对较低(P<0.05)。结论: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栓预防存在显著效果,应用适宜且得到大部分病人亲属信赖与认可。

  • 标签: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隔物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预防脑卒中下肢深静脉栓(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物灸贴涌泉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的20.0%(P

  • 标签: 隔物灸 涌泉穴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中采用手术护理对预防深静脉栓形成的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栓发生率情况。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栓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妇科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其可预防下肢深静脉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室护理 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栓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上述患者进行扫描,以深静脉造影为黄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情况。结果:50例疑似患者,经深静脉造影确诊为4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46例,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率略低于深静脉造影,但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栓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供准确信息,同时还可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