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清宫术的治疗,对照组实行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96%,对照组则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1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处理上,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重,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最好实施清宫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并预防感染。但是,在不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中,可以给予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相对确切,而且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09至2011年间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数据资料,探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妊娠等因素对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09~2011年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者的产后出血量低于经剖宫产者,在显著性水平0.05时,两组数据的均值之间存在差异。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量可能高于宫缩乏力的作用。其他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在统计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于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产后出血,必然具有积极意义。不同的产后出血原因对患者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护理干预的作用及其价值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拔尿管、排气、泌乳时间以及乳房硬结、胀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乳房硬结以及胀痛等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拔尿管、泌乳以及排气时间方面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妇产科临床上对剖宫产产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缩短产妇产后拔尿管预计排气的时间,并且产妇术后的并发症显著减少,同时能够帮助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分妇产科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和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提高临床的治愈率、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另收集65例患者,观察出血原因。结果初产妇40例占61.53%、剖宫产产后出血48例占73.84%,出血情况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子宫收缩乏力结构比58.46%、胎盘滞留结构比占24.61%、阴道损伤结构比占12.30%、凝血功能障碍结构比0.046%。65例患者接受相应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之后,产后出血产妇均痊愈并顺利出院,没有一例因为产后出血诱发死亡,防治效果良好。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诱因,应给予科学防护,尽量减少出血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一2013年5月分娩总数9003例作为观察对象,发生产后出血90例,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阴道顺娩组出血发生率0.34%(21/6003);产钳助娩血发生率2.61%(51/1950);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1.71%(18/1050)。产钳助娩和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道顺娩组(P<0.05)。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占60.00%(54/90),胎盘因素占18.87%(17/90),软产道裂伤占13.33%(12/90),凝血功能障碍占7.77%(7/90)。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重视产后出血的危害性以准确判断产后出血原因,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保障产后出血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