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团体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来划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团体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经过SAS及SDS不同时间段的评分可知,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此两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肿瘤患者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显著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其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某部队500名基层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所有基层官兵均给予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来评估与了解其心理状况,分析与比较在心理干预前基层官兵症状自评量表与常模(国内基层官兵心理评估数据)。在评估其心理状况后展开心理干预,并对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基层官兵在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阳性率高于国内常模(P<0.05);基层官兵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多方面分值均较国内常模心理评估数据高(P<0.05)。结论由于基层官兵在较为漫长的军旅生涯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有必要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可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健康教育,研究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苏醒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结论心里指导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全身麻醉后的心理躁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但不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组(60例)则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悲观、紧张、恐惧等诸多不良情绪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悲观、紧张、恐惧等多项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悲观等多种不良情绪,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心理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2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气管导管拔出前后3min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管前后3min的心率(HR)、无创动脉平均血压(MAP)与入室时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拔管前后3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入室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MAP、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63.89%(23/36);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8例,躁动发生率为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85,P=0.0024)。结论全麻手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在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的躁动情况,提高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