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针对骨科危重患者的救助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 20 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 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四肢浅静脉穿刺,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统计与调查。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外静脉穿刺相较于四肢浅静脉穿刺有显著性差异( )。 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骨科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提高了救治效率,节省了治疗时间。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 。 方法: 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一共选择了 68 例在我院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通过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出 60 例患有肺外结核疾病的患者,主要分析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科室的阳性分布率。 结果: 可以看出男性的阳性分布率要高于女性, 30 岁至 60 岁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比较高,相比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等,呼吸科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最高。 结论: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研究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的 94 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开展 此次研究,均分为参照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诊断 和研究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 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和 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 结果 参照组诊断的阳性率 ( 68.89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88.89 % ) ,(P< 0.05 ), 参照组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64.00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92.00 % ) ,(P< 0.05 )。结论 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 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7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诊断均被确诊为白内障,在该病症影响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入组后,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B组,每组35例,前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0d、90d均无较大差异,(P>0.05)。其次,A组、B组患者在术后分别出现3例、4例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均有良好疗效,且效果差异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6月期间,共收治 40例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 B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20例 。A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治疗, B组采用单独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 B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主动活动时间、肩关节功能 Neer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与 B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 +重建内侧柱,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住院、主动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性。方法:于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选取医院骨科内的 8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每组 4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另一组作为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切口都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数据对比表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更有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实验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联合横突融合植骨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效果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研究对象:我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单双数原则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伸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内组,而采取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肠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肠外组,肠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肠外组 0.00%,而肠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肠外组 20.00%、 13.33%,且肠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肠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内扎术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内扎术治疗,还是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内扎术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内扎术治疗,还是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更换内固定时机。方法: 37例患者 (ⅢA22例 , ⅢB13例 , ⅢC2例 ),早期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以修复软组织为主,提供软组织修复基本条件。待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动态监测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随机分为 2组治疗: 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 11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 8例。 B组先拆除外固定支架 ,再行长腿石膏托固定或骨牵引 ,再等待 5-8D,待钉道口初步愈合后行二期手术,二期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 9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 9例。结果:经 12~ 36个月 (平均 18个月 )随访, 2组二期术后均发生 2例浅部感染;均未发生骨髓炎、骨不连。 A组 1例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延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愈合,余均骨性愈合; 2组在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至内固定更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四肢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 ,分期治疗降低了早期手术的风险,又发挥了内固定的优势;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体温、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更换内固定,并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更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2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 84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半椎板切除术治疗, 42例)、研究组(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42例),比较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 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 71.43%), 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为此,将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抽取患者入院年限2020年,入院月份3月-12月间,共计入组60例,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一组为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此组命名为实验组。结果 此次对比指标共计两项,结果均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其中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结果中的p值均小于0.05,且实验组用时较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另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中p值大于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临床中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价值较高,对四肢骨折实施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82 例 2018 年 12 月至次年 12 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入路路径将所有患者平分成两组,一组患者经桡动脉入路,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和造影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穿刺用时和造影用时短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时,选择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穿刺时间和造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