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器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器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 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 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 P< 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产生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国际医学中心进行查体的高血压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其白细胞H2S产生速率,并对产生速率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IL-6、IL-10及TNF-α的浓度关系比较,分析各组白细胞内H2S产生速率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初诊高血压组白细胞H2S产生速率(0.176±0.077)nmol/μg明显低于非初诊高血压组[(0.217±0.092)nmol/μg,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白细胞H2S产生速率与平均动脉压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r=-0.228,P〈0.01),而与年龄、白蛋白、肌酐、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等无明显相关性。白细胞H2S产生速率与血浆IL-10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与TNF-α及hs-CR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H2S产生速度与血压水平有关,较低的血压水平伴随较快的内源性H2S生成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也是调节内源性H2S产生速度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