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医院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目前已经有9家社区在本院进行消毒,本院采取创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将本院可重复性使用的物品展开统一化和集中化措施的进行管理。对比实施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的消毒供应质量、对比管理实施前后各个方面的成本消耗。结果:进行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统一化和集中化的管理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各医院消毒物品整体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医院内部医疗用品整体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资源浪费、减少车成本输出,进而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在实施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前后质量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创建的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促进医院内部消毒工作的发展,为医院科学落实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这一方面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 标签: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供应管理模式 医院 实施前后质量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共体模式下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实施策略。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管理,并在我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共享中心,分别取200例无菌物品,统计消毒合格率以及无菌物品消毒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医院消毒合格率以及无菌物品消毒质量评分优于实施前(P

  • 标签: 医共体模式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建立策略 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共体模式下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实施。方法:针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实施了标准化管理,并启动了区域消毒供应中心。选取了200例无菌物资作为样本。分析相应的消毒质量评分。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实施医共体模式下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共体的区域内,消毒保障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能提升可重复使用的医疗设备的消毒和消毒杀菌的品质,实现统一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共体模式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建立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对外包单位器械预处理实施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6月应用常规器械预处理的工作内容设定为对照组,将2022年7-12月实施改善外包单位器械预处理的工作内容设定为观察组,观察组由器械使用外包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对污染的器械进行改善预处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回收清洗的方式,观察器械预处理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器械预处理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形成对比。结论:为了提升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实施外包单位改善器械预处理的管理方式,减少器械回收不合格率,保证医疗器械的处理质量与使用安全,建议应用。

  • 标签: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外包单位 器械预处理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成立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是改善医院治理结构、规范运行机制的关键。本文对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立给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提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方案。

  • 标签: 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机遇 挑战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时间控制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实验对象为本院接受护理的患者,实验人数为 360例。将 2018年期间就诊的 18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将 2019年期间就诊的 180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 2018年期间医院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2019年初实施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对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提升幅度较大,( 97.2±0.7)分显著高于( 95.3±1.2)分,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显著( p< 0.05);细致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 97.78%相比 94.44%较高,护理满意度之间差异凸显( p< 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的实施效果较好,其在促进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提升方面作用突出。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常规管理 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医疗机构护理部门下辖常规护理区38处,以及特定护理区15处,可供使用的病床数量达到1123张,共有75位护士长以及七位分区护士长。护理部门采纳了三级管理体系,自2021年1月份起推行了分区责任制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由护理部门、分区护士长、护士长以及质量控制护士共同构成。通过比较实施分区责任制前后的各项评价指标,发现变化。结果:在实施分区责任制之后,基础护理和重症患者护理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分区责任制管理有效提升了分区护士长和护士长的协作和领导力,为质量控制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及时预防不良事件,确保了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 护理质量管理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区域化集中供应运行中的管理质量。方法 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采取多部门协同管理,明确职责,完善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制定外来器械岗位流程及培训,运用信息化系统实行全程管理。结果 外来器械纳入区域化集中管理后,确保了各医院所用外来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外来器械的返洗率,使之完全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的管理要求。结论 通过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达到全程监控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确保临床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服务医院的满意度。

  • 标签: 区域化集中供应 外来医疗器械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性皂液清洁放射区域皮肤对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研究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全部采用放射治疗,照射野均为同一个区域皮肤,研究组患者放疗后使用中性皂液清洁放射区域皮肤,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性皂液清洁 肺癌患者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伴随着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也随之越来越年轻化,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我国针对此类人群,改变了就医模式,因此患病人群的医疗信息如何共享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流程,对慢性病患者监测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为医院-社区-疾控一体化,在实现共享资源的前提下,不仅能够监控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够掌握我国各类慢性病的分布状况和传播情况,并适当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有效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

  • 标签: 区域慢性病 监测信息平台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区域化五常法管理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系统抽样法将其均衡分至两组(n=20),2021年1--12月定义为参照组,未实施区域化五常法管理,2021年1--12月定义为研究组,实施区域化五常法管理,而后进行数据收集、统计,比对分析。结果:干预过后,研究组各项数据指标均显优参照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结论:在胃部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融入区域化五常法进行管理,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医护沟通,使护理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令差错率有效降低,值得推崇。

  • 标签: 区域化五常法管理 胃大部分切除 胃癌患者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5)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结果:观察组预警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接受基于护理主动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预警管理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 预警管理
  • 简介:介绍了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上建立远程护理教育平台的可行性和意义。

  • 标签: 护理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 区域协同 信息共享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早期患者,讨论实施基于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作为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入选的78例研究对象均是老年永久性肠造口早期患者,区分组别以信封法实施,参比组(常态化护理)、讨论组(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作为组名,以39例为组间人数,对两组生活质量、满意度实施分析。结果:SF-36分值于讨论组较参比组更高,P<0.05。相比参比组满意度,讨论组更高,P<0.05。结论: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的应用,可以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与满意,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 标签: 永久性肠造口 老年患者 互联网+专科护士区域联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热循环区域性灌注化疗技术在围术期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52名,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术后热灌注化疗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2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配合体腔热循环灌注化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评价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热循环区域灌注化疗技术应用在腹腔镜手术后治疗中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恢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明显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腹腔镜手术 护理 热循环 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超声引导下应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IM)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PICC置管病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2月。依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4例凭置管操作者经验选择穿刺区域置管,观察组44例采用ZIM法选择肘上7-14cm处穿刺,观察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FAS%),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IRC)发生情况,并对比患者舒适度评价结果。结果:置管FAS%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IRC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评价,观察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ZIM是一种标准化选择PICC置管穿刺点的方法,并且是可复制、可测量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效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度。

  • 标签: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 超声引导穿刺 PICC置管 舒适度 置管相关并发症